青魚,鯰魚,其他魚不吃,淡水釣的話還是釣飼料吧,畢竟誘魚效果好太多,你要靠碰運氣碰個青魚的話,估計釣一天也不見得碰得到,再說了,青魚也吃飼料

1.先說大魚的食性。魚類的食性具有先天性,比如草魚以食草為主,也食其它素餌,亦喜歡糧食餌;鯉魚,食性雜亂,葷素不忌……但它們的食性又會因生活環境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如草灘多的湖庫草魚偏愛食草,而對其它雜餌不感興趣;螺 多的地方,青魚就不喜歡吃素餌;湖蝦豐富的水域鯉魚對酒糟沒有感覺……這就要求出釣者要對所去湖庫魚情了如指掌,特別是在用餌上一定要對路,只有投其所好,才會有較高的回報率。關於食性的另外一種現象是,一些大魚只吃自己習慣放心的餌料,而對人類自認為很好的餌料視而不見。這在少有人垂釣的偏僻湖庫尤為突出。不過,通過不斷的投入誘餌,卻能改變魚的「觀念」,松懈它們的警惕性,使它們上當,這叫侍釣。守釣的最大特點就在於此。 2、再說覓餌規律。常到野水垂釣,我們都有這種感覺:有的年份從年頭釣到年尾都難遇到一條大家夥,筆者單位的黃老釣友,釣了三十多年魚,硬是沒釣到過一條超過2千克的大魚,這也說明大魚是非常難遇到的,真有點可遇不可求了。客觀上大魚少,但有的釣友就能頻頻拉出大魚,像上面提到的「大魚張」,他就是對大魚規律了如指掌的典型例子。其中註意收集常釣湖庫魚覓食的活動規律,留心自己或別人釣到大魚的時間乃至季節、水情、天氣等現象,積累多了,就能從中找出規律,比如,夏季的早晚氣溫水溫都比較適合,大魚就會積極覓食,甚至遊到較淺的水域來找食,我們常遇到釣到傍晚冷不丁大魚來咬一口的情況,或者是一大早支下竿就鈴聲大作。再比如氣溫最高的中午時分,我們投在深水的海竿就有機會碰上大家夥,因為大魚雖然躲避在深潭,但「開飯」的時候它也需要進食,就會中了你的計……筆者的感悟是:夏天大魚覓食是有較強的時間性,在守釣了多日的釣點上,第一要註意每天上午剛支下竿的6點到10點這時段,特別是七八點鐘時;第二要註意午時12點到3點,天氣最熱,人也最困乏,常以為魚不吃而放松了警戒,以至發生拖竿、斷線現象;第三要註意黃昏時分,大鯉魚、大鯰最愛偷襲。而在一些非常時間裏,如風雨雷鳴中,大魚乘天氣突變也會悖於常規而大咬,而在綿綿細雨裏,乘著光線暗淡,湖面寧靜,大草魚敢於遊到淺灘覓食。總之要對大魚覓食規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才能在漫長的守釣過程中堅定信心,把握適時中魚的機會。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