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裏的魚精叫什麽?

叫灞波兒奔

那怪物戰戰兢兢,口叫「饒命!」遂從實供道:「我兩個是亂石山碧波潭萬聖龍王差來巡塔的。他叫做奔波兒灞,我叫做灞波兒奔。他是鮎魚怪,我是黑魚精。一個是鮎魚怪,一個是黑魚精。」八戒掣鈀就打,道:「既是妖精,取了口詞,不打死何待?」行者道:「你不知,且留著活的,好去見皇帝講話,又好做鑿眼去尋賊追寶。」


灞波兒奔名字的由來:

相傳當年吳承恩在寫西遊記的時候,這一段當中是為了紀念自己的一個好朋友沈坤,想通過自己筆下的人物來為自己的朋友申冤。沈坤是嘉靖年間的一個狀元,曾經也組織過家鄉的民兵團來抗擊入侵的倭寇。取得勝利之後,朝廷就覺得用這些民兵來抗倭也是一個好辦法。於是就將沈坤升官了並嚴厲的斥責了淮安府的無能。當皇上的聖旨下來的時候,淮安的知府就非常的怨恨沈坤,要不是沈坤城多管閑事,哪會有這些麻煩。他這樣做豈不是要斷掉我的前程,於是這個知府整天就變得悶悶不樂。在這個知府手下,有一個窮酸秀才,他看穿了知府的心思,覺得可以利用這件事來巴結一下知府。就對知府說道:「沈坤這樣做是圖謀不軌,有謀反的意圖。」知府聽了之後非常的生氣,心裏想我被沈坤這小子整得還不夠慘嗎?你還要去招惹他,隨即就大聲喝道,別胡說了。那個秀才被沈坤訓斥了一頓,不但沒有離開還進一步上前,走到知府身邊給他遞上了一張紙條,說道:「小人是萬萬不敢胡說八道的,這是小人從老百姓口中聽到了一首民謠。這明明白白是一首反詩。」知府接過了秀才遞的紙條,只見上面寫著:沈坤鬧,百姓笑,狀元兵,合人心,三年之期已來到,殺豬宰羊上北京。這首民謠本來是當地的老百姓在聽說沈坤升官之後而編寫的,大概的意思就是說沈坤三年的喪期到了之後,大家就一塊兒送他到北京去赴任,知府當然明白這首民謠說的是什麽意思。只見這個秀才還站在身邊,知府火了:「你這分明不是在耍我嗎?」隨手就將這個紙條我扔了,轉身就要離開。這個秀才將紙條撿起來,攔住了知府。並說道:「請問大人皇上姓什麽?而皇上的住所又在哪兒呢?」這個知府還沒明白,又接著說:「當今皇上姓朱,住的地方在北京啊。」「民謠說殺豬宰羊上北京,這不就是要造反了,沈坤鬧,百姓笑,不就是說這些平民百姓都擁護沈坤造反嗎?」知府這一下徹底明白了他的意思,這是要給沈坤栽贓嫁禍啊。這個辦法不錯,但是如果要這樣做的話,就會被老百姓們所唾棄。他想了想,又想出了一個借刀殺人的辦法來說他說:「你告沈坤謀反一事本大人我管不了,你可以進京城去談。本府我一定派人陪伴你。」意思就是說知府我可以派人帶你一塊兒去京城告狀。 這一狀詞就來到了監察禦史的面前,而非常巧合的是,這位禦史也是剛剛上任不久。在他上任的這一段時間裏辦了幾件事情都不順手,新官上任這三把火一把也沒燒起來,心裏正憋屈呢,看到狀詞說有人要造反,就連忙報告給了皇上。從古至今無論哪個皇帝在位,都是非常忌諱其他人造反的,嘉靖皇帝雖然說一心只在煉丹事業上面,不問朝事,但是一聽造反卻也是一樣容不下的。他立刻就派錦衣衛到淮安捉拿反賊,當錦衣衛到了淮安之後,二話沒說,立刻抓了沈坤就走,沈坤本身也是一個性格非常剛烈的人,無緣無故之中就被人抓走了,當然非常的苦惱。沒過幾天之後就得了重病。當這個消息被淮安的老百姓都知道之後,老百姓們非常的氣憤,就抓住了那個告狀的秀才,割掉了他的嘴唇,作為對他的懲罰。吳承恩聽聞這件事之後更是非常的氣憤,因此他就在西遊記的這一章回當中,把萬聖龍王手下增添了兩個小妖精。一個叫奔波兒霸,一個叫霸波兒奔。意思就是說那些願意替狗官做事的人,搬弄是非,出些壞主意,把嘴皮子都給耍掉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