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鍋塘鯴魚酒糟的做法?
準備食材:
塘鯴魚 1條(約700g),泡酸菜 150g,北豆腐 250g,幹粉條 50g,香蔥 2根,老姜 3片,蒜 3瓣,生抽 1茶匙(5ml),料酒 1湯匙(15ml),鹽 1茶匙(5g),油 2湯匙(30ml)
做法
魚去除內臟,以流動的水沖洗幹凈,瀝去水分,切成1.5cm厚的魚段。泡酸菜切成3cm長的段。北豆腐切成3cm見方的塊。香蔥擇洗幹凈後切成3cm長的段。蒜切片。幹粉條用溫水泡軟。
大火燒開煮鍋中的水,放入切好的豆腐塊汆燙2分鐘,以去除豆腥味。之後再將魚段放入沸水中汆燙2分鐘,以去除土腥味。
大火燒熱炒鍋中的油,放入老姜片和蒜片,煸炒出香味後放入汆燙過的魚段,烹入料酒、生抽,繼續翻炒2分鐘,盛出。
取砂煲一只,放入塘鯴魚段、酸菜段、北豆腐塊、泡軟的粉條,倒入2000ml溫開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燉25分鐘。
加入鹽調味,繼續燉5分鐘,出鍋前撒上香蔥段即可。
南國獨特的誘餌之王---糠砣
隨著當今釣魚技術的不斷發展,誘餌料也五花八門,北方地區,小米對各種魚類都能通用的餌料,但在南國的福州,傳統的誘餌很獨特,它叫糠砣。
究竟怎樣製做糠砣呢?它的主要原料是稻谷。首先把稻谷放在鐵鍋裏用水猛炒,炒至焦黑,象面團一樣,這時就要改為微火, 缺乏經驗的人往往不是炒得過老變得焦炭,就是炒得不夠老,咋看起來谷皮也炒黑了,實際裏面仍舊雪白的大米,至多有點焦黃而已,這樣做出來的糠砣,經不起水泡,也經不起魚食,一泡即散,一吃即光。
炒好稻谷後,就要轉入第二道工序---磨粉。第三道工序搗捶,在搗捶之前,要加點糯米稀粥和,這也要化點工夫,一次需要半小時左右,在搗捶過程中就會聞到獨特的香味,而且粘性強,搗道一定程度,即可轉入做胚成型,開頭缺乏經驗,不必做的太大,一般每個重量150克,待熟練後做成250克,大有大的好處,做一個就能用上幾個月甚至半年,一年做二次就夠用了,當胚子捏成團後,把它固定在事先準備好的底坐上,其形狀有點象手榴彈,置於通風處晾幹待用,系線上端還需要做一個十二厘米長的糖跎木柄,並塗上紅漆,象浮漂一樣露出水面1厘米,以利觀察魚類吃餌的動作。合格的糠砣有三個特點:一、味香,經水浸泡後,表皮有一層黑油。二、不散,無論在水裏多久,水只能在皮層上,裏面仍然硬如石。三、不黴,當釣畢,把糠砣表皮晾幹或曬幹就不會發黴了。
正確使用糠砣應該是垂釣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先把當日所需要的糠砣在水裏泡一下,然後選好釣點即可下水釣用了,一次垂釣究竟要放幾個糠砣?河魚密度高的,糠砣放二至三個就夠了,反之則可多放幾個。做糠砣成本經濟,一斤稻谷可做3-4個,一年做二到三次就夠用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