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魚塘釣鯽魚用什麼餌料好
冬季魚塘釣鯽魚用什麼餌料好
在自然水域垂釣鯽魚,釣餌可分葷、素兩大類。
小鯽魚用葷、大鯽魚用素、冬春用腥、夏秋用香。
葷餌以蚯蚓和紅蟲為代表,素餌則以原味和各種異味面食為主。
葷餌:蚯蚓是野釣鯽魚的主要釣餌之一,所用蚯蚓應具備紅、細、活三點。紅與活,下在水中才易被鯽魚識別和發現,細則便於吞食。
小蝦是鯽魚(尤其是大鯽魚)最喜歡吃的食物之一。在夏季垂釣使用蚯蚓和面餌效果不佳時,換上鮮活小蝦常會有奇效。
素餌:素餌是夏季和初秋釣鯽魚的主要釣餌。
冬天魚吃食物不勤了,用活餌引誘最合適
魚動,餌可不動;魚不動,餌一定要動。
魚塘釣鯽魚用什麼料好
xiaoyao.jpg0.06M 來自:百度網盤點擊跳轉網盤
釣鯽魚也有好多年了!其實沒有他們說的那麼復雜。夏天就是釣底。水半米以上就夠。但天也晴朗氣壓高的時候好。時間在早和傍晚。用香甜口的面食。若野魚蚯蚓也行但通常夏天不行。至於打窩沒有用。多提幾次竿就行。因為鯽魚不是大魚不太怕擾。多提竿沒事兒。多提反而有奇效。但不要沒節製與節奏。要是有毛毛雨也非常不錯。哈哈
現在釣鯽魚需要在面食上面噴點釣魚小藥,這樣效果比較好
捉來野生鯽魚能放到魚塘裏養嗎?
你放到魚塘裏還會被別人釣走,你還不如,自己養,也可以給它找個主人。
鯽魚養植方法
一、正確分辨魚種優劣
養殖戶在購買鯽魚魚種時,應根據主要鯽魚養殖品種的生物學特征,正確分辨魚種的優劣,避免上當受騙。
二、設計好魚種放養密度
為了降低養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規格魚種。
用池塘培育鯽魚魚種,每畝放養鯽魚0.80萬-1.20萬尾,可以達到養成規格50-60克的目的。
進行鯽魚成魚養殖時,魚種平均規格為50-60克時,每畝放養鯽魚魚種1500-1800尾最為理想,養成商品魚規格可達到350-400克。
三、確定搭配品種
培育大規格鯽魚品種不要搭配草魚和鯉魚,而應選擇鰱魚和鱅魚,數量應占主養鯽魚的20%左右,鱅魚則占鰱魚的10%左右。搭配品種的放養時間不宜過早,尤其是過早投入鱅魚對鯽魚馴化的影響更大。
四、魚種馴化
鯽魚是生活在水體中下層的魚類,主養鯽魚的魚塘,魚種經馴化後才能夠降低飼料成本,增加效益。培育魚種階段的鯽魚馴化相對容易。馴化後的魚種在成魚養殖時上浮搶食時間短,便於管理。馴化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添加劑,可以縮短馴化時間,增加鯽魚攝食面積和數量。密度大,群體數量大,易於馴化,反之則馴化時間長且上浮搶食的百分率低。在密度已確定不能改變時,可以降低池塘水位,相對增大密度,則既利於馴化,又能提高池塘水溫,促進魚生長。搭配鰱、鱅魚種應在主養鯽魚不上浮搶食習慣形成之後投放。馴化期的水質宜「清瘦」不宜「濁肥」。
五、飼料粒徑和投飼率
鯽魚飼料粒徑的選擇標準應「就小不就大」。一般鯽魚規格在10克/尾以下時,飼料粒徑選0.50毫米;10-30克/尾時選1毫米;30-75克/尾時選1.50毫米;75-100克/尾時選2毫米;150-300克/尾時選2.40毫米;300克/尾以上時選3.20毫米。
魚的攝食能力受魚的規格及池塘水溫的直接影響,故投飼率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而不應該一成不變。
六、魚病防治
鯽魚的抗病能力強,但近年來發現了鯽魚出血性錨頭鰠病,雖然此病的發生率不高,但一旦染上任其發展,則會導致鯽魚大量死亡。該病重癥患病鯽魚主要表現為:浮水漫遊(乏力),色澤淡白,魚體表的腹部、背脊兩側(細鱗部位)可見針狀蟲體寄生。蟲體著生處有綠豆或豌豆大小的充血紅斑,病竈部位鱗片松動或脫落,黏液增多,少數形成明顯的潰瘍。病原體為鯉錨頭鰠。
病因:一是清塘不徹底或不清塘,病原體待機孳生;二是投入體表受損傷(或生產操作不慎致使魚體表受傷)的魚種,為病原體寄生創造了可乘之機。
預防:在鯽魚種下塘前1-2天用2.50%敵百蟲粉劑全池潑灑。小面積主養池,可在發病季節每半月全池潑灑90%晶體敵百蟲0.30克/立方米;大面積鯽魚混養池,可在鯽魚生長季節,進行敵百蟲掛簍(袋),每月1-2次,每次連掛2天。
治療:在養殖中,出現患病征兆時,及時觀察檢查,確認後可一次性全池潑灑0.50克/立方米90%晶體敵百蟲0.20克/立方米硫酸亞鐵合劑。對於繼發性鯽錨頭鰠病(或已多次使用敵百蟲的池塘),可改用農用敵殺死全池潑灑,用量為每畝水深1米用6-10毫升。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