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味小藥釣什麽魚?
每每說到如何選擇小藥,釣魚大師們總會不厭其煩地說:小藥不是萬能藥,使用時要因地製宜,結合魚情、水情、天氣等諸多因素。
但是很多釣友依然不知道怎麽選擇小藥。那麽到底該怎麽結合這些因素呢?
先說魚情吧。
魚就跟人一樣,不同的魚,飲食習慣、口味偏好也都完全不一樣。
先說鯉魚吧。鯉魚酷愛甜食,因此在小藥選擇時,首選紅薯味、玉米味、棗味、大麥味等味型的小藥。當然如果在氣溫較低時,也可以適當添加固態魚蝦粉等腥味添加劑。
作為一枚資深吃貨,草魚的味型跟鯉魚相近,愛吃植物嫩芽,尤其是玉米。所以釣草魚時首選玉米味小藥。
鯽魚是所有魚種裏最不挑食的,很多口味都喜歡,諸如草莓味、香草味、谷物香味、蛋奶香味等,但是生活在不同水域、有著不同體型的鯽魚,口味的偏差依然很大。
說完魚情,該說說水情。下面羅列了幾種常見的水情,供大家參考。
當釣位十分擁擠、釣魚人太多的時候,尤其是在黑坑中使用小藥往往會變得事半功倍,因為增強味型的穿透力,可以使更多的目標魚進入窩子;
△水溫較低的時候,魚類的活性非常差的時候,餌料的味型在水中的穿透力比較弱,這個時候可以使用小藥。
△氣壓低或者天氣悶熱的時候,使用小藥可以刺激魚開口,讓魚攝食。
△水比較深的時候,需要添加一些穿透力強的小藥,可以讓窩子聚魚更快。
△水底出現臭底,希望使用強味型的餌料來鋪地的時候,可以嘗試使用釣魚小藥。
△在常規垂釣方式下,都無法釣到魚時,可以嘗試增強味型的穿透力,使用小藥來刺激魚類開口攝食。
釣過魚的也都知道,不同的季節,即便是同一種魚,口味也都是不一樣的。這就和人一樣。
舉個栗子:比如在夏季,魚的活力旺盛,餌料比較清淡,則可以選用果酸與藥酒基礎搭配,提高對魚的誘惑力。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小藥配方,可以供大家參考:
氨基酸:早春、晚秋和雨後,即水溫較冷的時後,對鯉鯽草誘釣較好;
蛋奶香精:用於春秋兩季,對鯉鯽鰱有效;
草莓香精:用於夏季,對鯉鯽鰱有效;
香虎:增強酸甜香,抑製苦澀味;
蝦粉:用於水溫低和嗜腥的地方(夏天不能用);
蠶蛹:對鯉草鯽有效;
玉米(粉劑):對鯉魚鯽魚草魚有效;
鳳梨(水劑):對鯽魚、鯉魚、草魚有效;
蒜精(粉劑):對鯉魚、鰱魚效果好;
豬母奶(粉劑):對很多魚有效,魚不開口時,效果尤佳;
下面該談談小藥的用量了。
從小藥的狀態區分,可以分為粉狀小藥和液體小藥,它們在使用上是有一些區別的。
液體小藥(除藥酒外):液體小藥一般是被水稀釋過的,小藥在餌料中整體的添加量應該在3%到5%(開餌時所加水量的總體積比例)之間比較合適;
粉狀小藥:粉狀小藥一般純度都比較高,味型的穿透力較強,所以添加量應該控製在整體餌料的0.5%到2%之間;
在製作酒米或是中藥酒米時,可以使用釣魚小藥來增加味型,通常用量會控製在1%左右。
試用小藥時,建議一定要先從單品味型來進行嘗試,當你體驗過不同水情魚情的單品小藥效果之後,再進行復合小藥的嘗試。
無論是液體小藥還是粉狀小藥,在製作魚餌的時候都需要先將小藥溶解或稀釋在水裏,這是為了讓小藥的味型能夠均勻的分布到餌料裏。之後我們再把加入小藥的開餌水倒入餌料中,剩下的開餌手法就與正常開餌相同了,快速攪拌餌料,使餌料充分的吸水,再靜置5到10分鐘,收攏成團即可使用。
小藥的使用看似簡單,其實很復雜,需要長期摸索總結才能使用好,千萬不能過分迷信。
小藥最主要的作用是輔助餌料誘魚,而留住魚、讓魚就餌又是另外一回事,並不是只有小藥才能影響釣獲,其最關鍵的仍然是釣技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