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坐個沙發 一年四季都可以哦 我認為哈 不曉得西版浪個回答

因為鯉魚有慢遊少歇、膽小謹慎和不愛戀窩的習性,所以,觀餌攝食過程,在窩裏窩邊的停留時間較為短暫。如何才能長時間保持窩裏魚,餵窩和誘料就顯得特別重要,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早。是指在選定某地作為釣位後,可堅持四三的餵窩法長效保窩。即前四天,每天黃昏定時餵;後三天,除黃昏定時餵,還需次日早晨再加餵;這樣,經七天三番五次的投餵,把窩子餵成水下糧倉,漸漸地使鯉魚形成有規律性前往就餐的習慣。不僅第八天早上下竿會有驚喜的大豐收,往後現餵、少餵,甚至不餵也肯上魚。

2、雜。是指餵料不能單一。其間,除專用商品底窩料外,傳統窩料,可用幹小麥(盛產期幹了漿的脹麥粒更好,但要剝去和吹除麥殼)、碎玉米粒、紅苕顆、馬鈴薯顆、黃谷(撒前1小時先用清水浸泡,才便於沈底)、大米、小米、剩幹飯、玉米粉、麥麩皮粑團等混合料撒窩。

3、多。自然是指餵料,尤其在大水面不能僅靠一把把小麥粒,一坨一坨面粑團就可誘魚進窩,這樣,非但不容易被遠遊鯉魚的嗅覺和視黿發現,還會被周邊一些鬧鉤的小條魚趕上來一搶而空。所以,凡是釣大魚,撒窩的餵量,一般應是鯽魚的15~20倍,才能發揮出它的實際誘效力和相對長效保窩。

4、用鮮牛糞摻些無異味的幹草末,再加點有一定粘結度的土,攥成拳頭大的球塊,投向釣點即可。由於鮮牛糞的氣味鯉魚喜愛,應為首選。

5、煮大麥對鯉魚特別是大鯉魚,有獨特的吸引力。當把大麥煮到完全膨脹但又未破皮開花時撈出,是釣鯉的佳餌。將剩下的煮大麥水與豆餅、麥麩(各半)摻和,揉搓成顆粒狀,可用來與沙土混勻打立體窩。 也可在上述的餌中摻入粘土,攥成拳頭大的球塊,打底窩。還可在煮大麥水與豆餅、麥麩摻和後,再加入適量大米飯或白面為粘結劑,製成糟食,往往能釣上大鯉魚。

6、用雞飼料摻點魚粉,加點岸邊濕土揉搓後攥成塊狀,投入釣點打底窩,效果都很好。為了能把進窩的魚留住,在打底窩的基礎上,再投入些攥成團的粘土蘸香精水,或在幹土中倒入雞骨發酵水或韭菜大蔥發酵水,摻和後攥成球塊,投入釣域。這種雙重底窩,持續時間長,中間不需要再補窩,到收竿乃至第二天,窩中還有魚可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