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氏款窩米好。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化氏小惠餌料是化紹興旗下出品的一款顆粒狀餌料,其獨特之處是可作窩料,可作釣餌,可直接掛鉤,也可配水開餌拉鉤。作窩料使用,要配以酒米效果更好,留魚時間長。開餌時,作為主攻餌料,要配一定量的雪花粉使其狀態更好,霧化更好,附鉤性增強。

可以。
單開的使用方法:
窩料:餌1份,水0。3份,攪拌均勻,靜置5分鐘。
散炮:餌1份,水0。5份,攪拌均勻,靜置5分鐘。
魚餌,即魚吃的食物。是垂釣時引誘魚類上鉤的食物,進一步的講,是在垂釣中能夠起到聚魚作用或能夠誘魚上鉤的一切可以使用的物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

口碑不好。徐亮是中國釣魚運動協會三級競釣大師,他釣魚的餌料都是進口材料生產的,而劉誌強牌的餌料是一款口碑不太好的餌料,在市場上幾乎沒有消費者願意購買,所以徐亮大師釣魚是不會用低等的餌料來釣魚的,在釣魚圈中,很多釣魚人士都想去請教他教學釣魚。

        暮春時節,乍暖還寒。趁「五一」假期,在桃源家中小住了兩天,時值斜風細細,煙雨蒙蒙,給原本阿娜多姿的桃源平添了幾許江南的詩意和神韻。

        到家剛落座,老爸就給我說起沅江的釣情來,說文昌閣下的垂釣得甚眾,且漁獲不錯,釣獲的鰱鱅大的有二三十斤,最小的也有五六斤以上。還不時打開手機,讓我看其拍攝的垂釣視頻,視頻中竿彎魚躍的場景再次勾起了我躍躍欲試的垂釣欲望,恨不能立馬持竿赴釣,可遺憾的是我的垂釣裝備未隨車攜帶,只能在念想中回味曾經的垂釣樂趣以及與大魚博鬥拉扯的激動場景。談話中我不禁問老爸,現在不是禁漁期嗎?怎麽還有人垂釣?爸說,縣委縣政府在禁漁的宣傳和管控力度還是很大的,禁漁期間,嚴禁網魚、電魚、炸魚和打海竿釣魚,但允許一人一竿一鉤垂釣,漁政職能部門會不定時巡查和全天候監管,聽罷我心頓時釋然了。

        據我所知,流經桃源的這條江叫沅江,又稱沅水。屬洞庭湖湘、資、沅、醴四水中的第二大水系。源出貴州省雲霧山雞冠嶺,流經黔東南而入湘西,在常德市漢壽縣註入洞庭湖。沅江流域生態環境良好,水產資源豐富,淡水品種多達一百多種,主要名優產品有「大頭魚」、鱖魚、鰱魚、烏鱧、中華鱉、青魚、草魚和黃鱔等,這些魚類,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常使得全國各地的垂釣愛好者慕名而來,在桃源的沅江水段拋竿垂釣,坐享美麗風景,體驗垂釣樂趣,品嘗鮮美漁獲。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蒙蒙煙雨中與妻攜手沿漳樟中路往東漫步於桃源江畔。佇立江堤,看遠山如黛,漁舟靜臥,斜風細雨,空中不時掠過幾只歡叫著歸巢的白鷺,半江煙雨半江綠,此情此景,仿佛使人置身南唐畫家董源的《江堤晚景》圖。

        我們從抗洪紀念雕像沿江而下,直至攔洪大壩,數千米的江岸早已被擠擠挨挨的釣位連成了片,一根根釣竿長短不一參差不齊,齊刷刷地支向江面,一支支熒光漁漂在水面輕搖慢晃,紅的綠的藍的五光十色,遠近高低各不相同,把清澈碧綠的沅江裝扮得色彩斑瀾,詩情畫意中又多了幾分靈動與歡快。這宏大的垂釣場面讓人無不驚嘆武陵漁人對夜釣的喜愛和摯著!爭先恐後趕來的夜釣人見縫插針,拌食、打窩、支竿、調標、拋竿、下護,動作有條不紊,忙而不亂,那份快捷和嫻熟,無不讓人敬嘆和仰慕!釣者看者,各得其所,各享其樂。一處上魚,四處起哄,人歡魚躍的場景,把桃源人的開朗和快樂詮釋得淋漓盡致,沅江兩岸魚餌飄香,使人陶醉,讓人駐足忘返……

        清代詩人王士禎在《題秋江獨釣圖》裏,早已有過生動而詩意的描述:「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典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詩中把垂釣的瀟灑刻畫得活靈活現,其雖然獨自釣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遙中不免深藏幾許蕭瑟和孤寂。

        對於垂釣,我生來情有獨鐘。記得兒時用竹桿木棍為竿,用母親納鞋底的麻繩為線,用高粱棒鵝毛桿為標,用廢鋼絲淬火鍛燒改彎成魚鉤,挖些蚯蚓蛆蟲、或煮得半熟的紅薯玉米為釣餌,在山塘水庫或江邊一蹲就是一天半天,不用吃喝,不管有沒有漁獲,呆坐在水邊,眼睛死盯著浮標,忘乎所以,忘記了時間歲月,那份專註、那份執著、那份堅守,常令自己感動。也常因垂釣誤學誤工之事沒少挨母親的責罵和父親的體罰。

        參加工作後,對於垂釣近乎到癡迷,癡迷到上廁所都搓餌,睡覺都黑標的程度。曾把「床前有亮光,釣俠心發慌,衣服都不穿,先去整釣箱」。做為自己的精神名言。每期的《中國釣魚》雜誌必買,每天的《四海釣魚》頻道必看,從中國釣王化紹新到遊釣中國的李大毛,從湖南的特級大師劉誌強到武漢天元的鄧鋼……悉數起名家的釣技釣法和江湖故事來,不用百度,也能唾i四濺,繪聲繪色,添油加醋地說上半天。自己也曾有在舟山群島與駐地釣友租船出海突遇臺風險些翻船「英勇獻身」的垂釣經歷;也有深夜遊釣江湖水庫魚沒釣到卻收獲蛇和山雞的意外驚喜;更犯有「空軍」時為滿足虛榮去市場買魚入護哄騙家人朋友的不良記錄;也曾有過滿載而歸的凱旋喜悅和無功而返的辛酸……

        俗話說:「仁者愛山,智者喜水」。我則不知如何定位自我,一直以來在渾渾沌沌中堅守著自己的愛好,享受著垂釣的樂趣。在我看來,釣魚,並不只是為了魚獲滿滿的結果,獲不獲全然是身外之物。釣山釣水是一種淡薄寧靜、是一種超然物外的意境。釣者置身於大自然之中,獨自品味一份靜謐,一種舒暢,一絲怡情,一縷淡然,我想這也許是垂釣的最高境界吧!

        垂釣如此,人生也亦是!

        「上魚了,這邊又上魚了」……有人在欣喜驚呼,遁聲望去,只見釣者直身立竿,竿梢彎曲,江面掀起股股白色水花,一條碩大的「胖頭魚」搖頭擺尾與釣者進行著鬥智鬥勇的拉扯,此時我既希望「胖頭」能奮力掙脫被擒的厄運,同時又希望釣者的堅持堅守沒有白費,付出總有回報,唉,不管結局怎樣,我想這便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和命運吧……

        夜已瀾珊,寒意陣陣。望著江面垂釣者們那份專註和堅守,回味著自己曾經的垂釣時光,我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再次陶醉在沅水岸邊濃濃的魚餌香裏……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