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尤其是晚秋季節,早晚溫差特別大,同一個釣點,一天之內魚口都可能會發生幾次改變,也許早上腥味連桿上魚,到了中午說不定只有香味才會有口。並不是像有些釣友認為的,到了秋季魚為了儲存過冬的蛋白質就支持腥味餌。事實上,決定我們選腥味還是香味,是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條件才能決定的:

1,天氣,水溫,在晚秋作釣時最好準備兩份餌料,腥的香的都要準備,隨時準備應對魚情的變化。比如說南方有些地方溫度還在25攝氏度左右,這時候就應該以香味為主,腥味為輔。一旦腥味過重,就會招來無數小魚鬧窩,就算早晚魚口比較輕的時候,腥味的比例也要控製在10%以內,否則麥穗和小羅非之類的小雜魚會折騰你一天。而北方地區,溫度比較低,小魚鬧窩沒那麽嚴重,腥味餌能更好的刺激魚兒開口,可以適當添加腥味比例。

2,魚種,魚體大小,如果目標魚是2兩以內小鯽魚,那麽不管什麽時候都比較喜歡腥味餌。這個是基因決定的,但是大鯽魚或者大鯉魚,就比較喜歡比較自然的味道。氣溫不到10度以下,不建議用濃腥餌料作釣。但是如果是釣鯰魚,黃顙魚之類的掠食魚,那麽葷腥餌,甚至活餌才是首選。

3,覓食環境,在有些偏遠的山體水庫,野塘,這些地方的環境比較單一,吃的食物也以某種農作物,或者其他天然食物為主,養成了偏口的習性。不管是秋季還是冬季作釣,可能用商品餌一定效果都沒有,只有用水庫周邊的農作物(比如說紅薯,土豆,玉米)做餌料才會有收獲。

最後總結,釣魚就是一個應變的過程,不管什麽時候,都要根據天氣,水溫,目標魚的大小以及生長覓食環境來綜合考慮。尤其是在季節轉換的時候,早晚溫差比較大,魚情變化得比以往更快,就更要及時應變,否則是很難有理想的漁獲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