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自製中藥補酒配方
方子有很多,要看你是用於什麼了
不過看你說了補救,估計是補益養元方面的
乾隆松齡太平春酒《清朝宮廷秘方》
【原料】熟地黃、枸杞子、紅花各200g,當歸、茯神各50g,龍眼肉400g,松子仁500g,白酒10L。
【製法】將方中各味用紗布包裹紮好,放入盛酒分砂鍋中,以文火煎煮4小時,除去紗布包,裝入砂罐內備用。
【服法】每次取酒15-30ml飲之,每日1-2次,常飲。
【功效】滋補肝腎,養血安神,活血通絡,潤腸通便。
【適應範圍】用於心腎陰虧,血虛絡阻之腰酸腿軟,肢體乏力,面色萎黃,少寐多夢,視物昏花,月經量少,閉經通經,大便密結等。
今可用於早衰、脫發、病體虛弱、婦女更年期綜合癥、心血管疾病、高脂蛋白血癥、神經衰弱、老年性便秘等。亦可用於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方解】此方中的熟地補益肝腎,補血滋陰。當歸補血調經,潤腸通便。茯神健脾寧心安神。枸杞滋補肝腎,養陰明目。龍眼肉健脾養心,養血安神。紅花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松子仁補氣滋陰,潤肺滑腸。此諸藥與酒配伍可加強行氣活血之效,還可借酒宣散藥力,共達滋補肝腎,養血安神,活血調經,潤腸通便之功。
註:方中所用白酒以選45-50度的純糧食酒為宜。
藥酒應該怎麼製作?
藥酒是用白酒浸泡藥材而製成,對風濕疼痛、跌打損傷等病癥有良好療效。酒劑的製作方法簡單,具體的方法可分為二類,一為冷浸法,另一為熱浸法。
冷浸法的具體步驟是:首先將藥物配齊、洗凈、曬幹、切碎。然後放入瓷壇或玻璃瓶內,加入白酒或黃酒,密閉浸泡。每天將瓷壇或玻璃瓶拿起倒1~2次,達到攪拌的目的。一周後,每周倒攪拌一次。浸泡30天後,將酒液倒出。把剩下的藥渣壓榨一下,榨出液與酒液混合後,加入適量的糖液或蜂蜜,攪拌均勻,再密封靜置半月。取3~4層紗布,將靜置液過濾後,酒劑便製成了。
熱浸法的具體步驟是:先將藥材和酒放入瓷壇或玻璃瓶內,然後將瓷壇或玻璃瓶放入鍋中,在鍋內加水,緊接著像蒸雞蛋一樣用武火隔水加熱到沸騰,立即將其取出倒入清潔容器中,加糖或蜂蜜,待溶解混合均勻後,密封30天。最後將酒液與藥渣榨出液合並,靜置一段時間後,過濾,即成酒劑。
藥補與食補的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雙重性,有一利,就有一弊,補藥也是如此。比如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C,可引起嘔吐、腹瀉;又如人參是補藥,可是陰虛火盛的人服用人參則有害無益。
俗話說,藥補常常不如食補。人體所需的六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糖、無機鹽和微量元素,都可從食物中攝取,所以只要不是嚴重疾病造成特殊需要,就不必花大錢去吃補藥。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