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曲分兩種,大曲酒和小曲酒。生產中,分別要以大曲和小曲作為糖化發酵劑。製曲方法各不相同,現在分別以汾酒曲和藥小曲為例作1簡單介紹。1、汾酒曲的製作方法1.原料粉碎:把大麥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勻粉碎,要求通過20孔篩的細粉占20%~30%。2.踩曲:粉料加水拌勻,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為36%~38%,要求踩的平整,飽滿。3.入房排列:曲室溫度預先調理在15℃~20℃,地面鋪上稻皮,把曲坯運入房中排列成行,間隔2~3厘米,每層上放置蘆葦稈,再在上面放置1層曲塊,共放3層。4.長黴:將曲室封閉,溫度會逐步上升,1天後曲坯表面出現黴菌斑點,經36~37小時,品溫升到38℃~39℃,應控製升溫緩慢,使上黴良好。5.晾黴:曲坯品溫升至38℃~39℃,打開門窗,揭去保溫層,排潮降溫,並把曲坯上下翻倒1次,拉開間距,以控製微生物生長,使曲坯表面幹燥,固定成形,稱為晾黴。晾黴時,不應在室內產生對流風,避免曲皮幹裂。晾黴2~3天,每天翻曲1次,曲層分別由3層增到4層和5層。6.起潮火:晾黴後,再封閉門窗進入潮火,品溫上至36℃~38℃,進行翻曲,曲層由5層增到6層,並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1次,晝夜門窗兩封兩啟,品溫兩起兩落,經4~5天曲坯38℃逐步升到45℃~46℃,進入大火期,曲坯增到7層。7.大火(高溫)期:這時候微生物菌絲由表面向裏生長,水份和熱量由裏向外散失,可開啟門窗調理品溫,保持44%~46%的高溫7~8天,每天翻曲1次。大火期結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8.後火期:曲坯逐步幹燥,品溫降落,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後火期3~5天。9.養曲:後火期後,為使曲坯繼續蒸發水份,品溫控製在28℃~30℃進行養曲。10.出房:把曲塊出房,堆成間距10厘米的曲堆。2、藥小曲(又名酒藥或酒曲丸)它是以生米粉為原料,添加中草藥粉和種曲母製成的。製作方法:1.浸米:把大米加水浸泡3~6小時備用。2.粉碎:浸泡後的大米粉碎成米粉,並用18目的細篩進行過篩。3.配料接種:以3/4的米粉用於做坯,余下1/4的米粉用作裹粉,香藥草粉用量為酒坯粉量的3%,陳曲粉為2%,水為60%,相混拌勻。4.製坯:拌勻後製成酒餅,切成2厘米大小的粒狀,並用竹篩篩圓成酒藥坯。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