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酒曲配方及製作方法
註:甜酒曲也就是根黴!
根黴的培養和觀察
目的 認識根黴的形態特征,了解根黴的培養方法。
實驗前的思考 根黴有怎樣的「根」?它的孢子跟青黴、曲黴的孢子的著生方式有何不同?它在什麼條件下生長?
材料器具 饅頭或面包,濃縮甜酒藥粉;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解剖針,吸水紙,噴壺,塑料袋或培養皿,針或接種環,恒溫箱,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棉絮,無菌接種箱,燒杯,三角燒瓶。
方法一 用饅頭或面包培養根黴
步驟
1.取一片饅頭或面包,厚一二厘米,暴露在空氣中一二小時,然後放入小塑料袋裏,用噴壺噴濕,再把袋口紮緊。放在黑暗的地方。
如溫度在20℃以上,二三天後饅頭的表面甚至沾有饅頭屑的塑料袋壁會長有疏松的白色絨毛,在白色絨毛上散布一點一點的小黑灰,像煤灰大小,這就是根黴的菌落。
2.觀察菌絲和假根(圖示)
用解剖針從饅頭上挑出一些帶有黑點的根黴,盡量不帶或少帶饅頭屑。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仔細攤開,但不要拉開連著的菌絲。蓋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根黴的菌絲沒有橫隔(見圖)。
菌絲向四方蔓延,跟饅頭或基質接觸的地方,長在像根一樣的突起,但沒有像種子植物根一樣的復雜結構,所以叫假根。聯系兩處假根的菌絲叫匍匐菌絲。
3.觀察孢子囊 從假根處找到叢生的直立菌絲,在它們的頂端長有孢子囊。長孢子囊的菌絲叫孢子囊柄。移動玻片,尋找幾個處於不同發育階段的孢子囊,再做比較,可以了解它的成熟過程。原來根黴的孢子囊的頂端膨大呈球形,孢子都聚生在孢子囊柄頂端膨大處,外面被以薄膜,孢子囊成熟後,薄膜裂開,散出孢子。可以在根黴菌落裏看到孢子完全散落,只剩膨大頂端的孢子囊柄。
註意事項 培養根黴時水分不要加得過多,否則饅頭或面包會濕爛,細菌就會大量繁殖。
分析和討論
1.根黴孢子色黑,多寄生在饅頭或面包上。在西方,人們常叫它面包黴,或黑黴。在室內空氣中常飄浮著根黴的孢子。在溫暖潮濕季節,面包暴露在空氣中時間稍久,沾上根黴孢子就會長出根黴。
2.在基質上常見到不止一種黴菌,青綠色的菌落多屬青黴,黃綠色而菌絲密集似絨毯的是曲黴,憑肉眼就能區分。
方法二 用培養基培養根黴
馬鈴薯蔗糖培養基的配製法見本書第842頁。
步驟
1.把盛有馬鈴薯蔗糖培養基的容器隔水加熱,熔化後,在接種室倒入消過毒的培養皿裏,任其凝固。
2.在火焰上把接種環燒紅,滅菌。冷卻後,用環蘸取濃縮甜酒藥粉在培養基上接種,只要把接種環在培養基上塗抹幾下,不必戳穿培養基(見圖)。
3. 倒置培養皿,使培養基接觸空氣的一面向下,把滅菌的載玻片放在皿蓋中,以盛培養基的皿底作蓋(見圖)。
4.把培養皿放入恒溫箱中,溫度控製在20℃左右。
5.三天後取出培養皿,從皿外就能透過玻璃看到培養基上已長出黑黴菌絲,有許多菌絲倒掛著,有的已碰到載玻片,並在載玻片上分化出假根。
6.打開培養皿,取出載玻片,把片子兩端揩凈,在中間有根黴的地方滴一滴水,蓋上蓋玻片,製成裝片觀察。
用載玻片培養根黴,因載玻片上沒有雜質,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