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直播圈,各個領域都有自己的頭部,比如戶外才藝的唐藝、娛樂直播的IMP小鬼、PK界的勝仔,帶貨界的瘋狂小楊哥、東方甄選。而釣魚領域也有自己的頭部,他只專註一件事情,那就是釣魚,他就是天元鄧剛。
是什麽讓這個被粉絲稱為“老鄧頭”的鄧剛成為坐擁3000萬粉絲的大網紅?網紅這個稱呼,其實鄧剛粉絲是絕對不認可的,因為在他們心中他是名副其實的“釣王”!
8歲釣魚,是個天才
江漢平原,長江、漢江穿流而過,境內湖泊縱橫,這給釣魚人提供了十分豐富的垂釣資源。
1971年,鄧剛就出生在這片土地上。鄧剛的老家是在黃岡紅安,小時候的鄧剛家人口多,一家人大米飯吃不起,只能吃紅安苕。
父親那時候在黃石工作,離家雖然不遠但是交通不便常常要一兩個月才回家一次。父親是個狂熱的釣魚愛好者,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釣魚,回到家總是拿著魚竿就往江邊跑。
鄧剛那時候年紀小,但也酷愛釣魚。每次父親回家他都特別興奮,死纏爛打也要父親帶著他一起去釣魚,父親拗不過他,只能走哪裏都帶著他。
在父親的影響下,鄧剛的釣魚天賦展現了出來,據說當時他才8歲和成年人同場競技,幾乎沒有人能夠贏過他。
由於長期釣魚,小小年紀的鄧剛對家鄉周圍的魚情了解情況超乎常人,哪裏有魚、什麽時候能釣到,他都一清二楚。後來就連當初帶他入門的父親,釣魚也要找鄧剛取經。鄧剛也成了十裏八村的釣魚名人。
相遇徐銀舟
當鄧剛在村裏成為“魚見愁”的時候,距離一百公裏外的武漢有一個人怎麽也想不到十幾年後,自己會遇到這樣一個搭檔並且彼此陪伴幾十年,他就是天元掃地僧徐銀舟。
徐銀舟,比鄧剛大10歲。1961出生在武漢新洲區家裏不僅挨著袁家湖,離長江也很近,是一個在水邊長大的孩子。
徐銀舟的父親是一個半農半漁的苦命人,長期跟魚打交道。有這樣的家庭環境和自然資源,徐銀舟自然跟魚的“交情”特別深,小時候開始就特別熱愛釣魚。
從小泡在江河湖邊的徐銀舟天資聰穎,雖然貪玩愛釣魚,但僅限於放假和放學後。他更多的心思還是放在了學業上,所以他成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
1982年,徐銀舟畢業於武漢建築材料學院(武漢理工大學前身)。在學校學習的是無機材料專業。大學畢業後,徐銀舟分配到了黃石的國有企業工作,先後在研究所和研究設計部門都幹過,吃的是公糧,端的是“鐵飯碗”。他的工作十分令人羨慕。
工作後,徐銀舟也沒有放棄釣魚,常常會在節假日扛起釣竿就往水邊跑。
1995年,國內掀起了一股下海潮流,很多有著“鐵飯碗”的人辭掉了工作,選擇了自己幹。天生喜歡自由的徐銀舟,成了萬千下海職工中的一員。
1996年,35歲的徐銀舟和25歲的鄧剛在一場釣魚比賽中相識了,隨後兩人共同拜在了釣壇大師候成勝的門下。兩人通過不斷地交流,探討和研究釣魚技巧,很快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系統理論。
小荷才露尖尖角
1997年,徐銀舟和鄧剛一起在南京參加了海獅杯決賽。去打比賽的時候,鄧剛和徐銀舟用的餌料是土餌料,就是用麥麩類的餌料加上自己研製的一種中藥誘食劑。這是他們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但就是這一次,他們就拿得了冠軍。
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團隊,他們第一次參賽就拿到了冠軍,震驚了整個釣壇。張延斌發布文章在“釣魚”雜誌上,用《小荷才露尖尖角》為題盛贊他們的表現。
第一次參加比賽就拿了全國性的冠軍,這大大地激發了鄧剛和徐銀舟對於競技釣的激情。從那以後,他們兩人就一直結伴比賽,在此後的數年裏斬獲了無數的冠軍和榮譽。
這對搭檔性格和技戰術打法各具特點。鄧剛反應快,臨場應變能力很強,徐銀舟畢竟年長則以穩重著稱,他會在賽前製定幾個方案,完全按照方案進行。所以,這也導致鄧剛在個人成績上面總是能夠壓徐銀舟一頭。
放棄20萬年薪,專職釣魚
徐銀舟在1995年時,已經從國企辭職下海創業,釣魚的時間也比較多,鄧剛看著很羨慕。
1998年,正式進入工作崗位已經三年的鄧剛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這一年,他所在的公司業績暴增,他不僅職位再次得到了提拔,薪水也隨之水漲船高達到了20萬一年,而此時鄧剛年僅28歲。
在90年代,這個工資水平可謂是打工人的天花板。那時候一個農民工一天的工資只有30人民幣,許多企業職工也就幾百塊錢一個月。
但鄧剛卻並沒有因為升職加薪而感到有多開心。這一年,他失去了很多次釣魚的機會。
這一年,他整整一年只參加了一場比賽,並且成績只是第四名。
對於一個酷愛釣魚和比賽的人來說,不能釣魚簡直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年過年,鄧剛在大年初一的一大早,就騎著二八大杠冒著風雪直奔江邊。他享受著釣魚的快樂,盡情地釋放著這一年積攢出來的不快樂。一人一竿迎著寒風和零星落下的雪花在江邊坐了足足的一天才戀戀不舍地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後,鄧剛對於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他覺得人生只有一次機會,他想做自己愛做的事情。
一個月後,他找到領導,遞交了辭呈,告訴所有人自己要成為一名職業釣手!
“出師”,加冕釣王
1999年,鄧剛正式由一個都市“金領”變身競釣達人。
這一年,鄧剛全國各地的參加比賽。因為彼時的鄧剛需要用實力來向自己的家人證明,依靠釣魚,他照樣可以養家。
這一年,鄧剛收獲滿滿,在個人和集體榮譽上都得到了幾個第一名。但要說最為重要的一個比賽,那非“老鬼杯”莫屬。
在參加“老鬼杯”的時候鄧剛和師傅候成勝成了最為直接的競爭對手。
侯成勝大概也預料鄧剛這小子天賦異稟,日後必成大器。所以並沒有教他競技釣中一個技術“雙鉤分餌”。
原本師傅留一手,以為鄧剛就只能乖乖認慫。沒想到,鄧剛真就是為釣魚而生的天才,而且人緣極好。這時一位北京的釣友,知道這個情況後,不辭辛勞帶著鄧剛,連夜買來磁鐵和鐵皮,仿照師傅侯成勝的裝備,自製了一個分餌盤,並迅速練習了這方面的技術,學會了拉餌釣法。
結果不言而喻,鄧剛在這場比賽中實現了逆風翻盤,打敗了師父,順利“出師”。
2001年的釣王杯,聚集了當時釣壇的各大高手。比如99年的釣王化紹新、釣魚大師徐清華等,鄧剛、徐銀舟連同師父候成勝一同參賽。
這一年,剛舟二人包攬冠亞軍,師父候成勝名列第五。鄧剛一戰成名,正式加冕釣王榮譽。這年,鄧剛年僅30歲,成為歷史上最為年輕的“釣王”!
從那以後,鄧剛就徹底地在釣屆站穩了腳跟,大獎一個接一個。並在2006年達到其競技生涯的另一高峰,一人獨攬西寧多巴全國釣魚錦標賽5項冠軍(個人對象魚,個人混養,個人總成績,16強對決,和團體),是中國目前獲大型釣魚比賽冠軍最多的人。
不僅如此,鄧剛國內釣王總分排行榜上積分高達8000多,甩開第二名6000多分,可氣的是第二名還是他徒弟……
成立天元,開發漁具
2002年,在經歷了職業競技釣打磨多年的鄧剛成立了自己的天元競技團,這意味著鄧剛能夠自己組隊參加比賽。
這對於鄧剛來說,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對於參加競技釣來說,更為有利。
當然,此後天元戰隊的戰績更是表明鄧剛的團隊是多麽的成功。武漢天元是中國釣魚協會錦標賽17連冠紀錄保持者。並且在“王者之戰”實現了3連冠的壯舉,天元五虎上將,更是個個彪悍無比。值得一提的是,天元的徒弟,基本上拜師都是拜兩個,實行的雙師徒製,只是鄧剛更多地帶著徒弟們拋頭露面,其實他們也是徐銀舟的徒弟。
2003年,鄧剛聯合師兄也是競技搭檔徐銀舟創辦了天元漁具。開發漁具、魚餌、釣箱、浮漂等釣魚全套產品。
公司的股權結構十分簡單,鄧剛和徐銀舟一人50%,公司股東只有他們兩個人。鄧剛主外,有1票否決權,徐銀舟負責工廠經營和管理,鄧剛負責產品推廣和宣傳。
徐銀舟同時還負責餌料的研發,天元的所有餌料都出自徐銀舟之手。
一開始天元沒有自己的工廠,只能找人代工,可鄧剛和徐銀舟發現代工始終不可靠,於是成立了自己的工廠。現在天元的魚竿、魚餌等產品經常賣到脫銷,而且天元的竿子甚至不打折,長期維持高位。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武漢天元也給鄧剛帶來了金錢上的收益,公司價值早已過億,實現了財富自由。
盤黑坑老板,單月漲粉千萬
那時候鄧剛開啟直播,直播間只有4000人,他還要專門發個抖音嘚瑟下,“被人圍觀爆竿”。
宣布天元戰隊不再參加任何比賽
隨後,曾大盆、劉濤等人均宣布退賽。
事實證明,少了天元的王者之戰,確實精彩度有所減少。縱然集齊了很多頂尖的釣魚高手,但在互聯網上絲毫沒有引發網友的關註和討論。官方直播間人氣都只能維持在三四萬,不可謂不失敗。
天元大舞臺,大咖雲集,與粉絲同樂
自從宣布退賽後,鄧剛團隊就組織了自己天元大舞臺。他們先後把戰隊拉到麻城、義烏、福州、紅安等地舉行。
來參加比賽的大多都是鄧剛鐵粉,他們會和天元五虎組隊PK,釣友贏了可以得魚桿,天元徒弟贏了可以得現金,這樣的形式,吸引了很多網友的關註。每場直播人氣爆棚,場場都能達到10W+.
不僅如此,除了粉絲+徒弟的組隊PK外,鄧剛還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先後邀請了吳亞、劉濤、侯國慶、朱清等知名職業釣手和自己戰隊成員PK交流,精彩程度絲毫不遜色於官方組織的比賽。
職業釣手之間交流了經驗和不足,粉絲在得到天元的竿子的同時還能學到技術,直播間的粉絲更是被鄧剛幽默詼諧的話術感染,跟著屏幕跟看相聲一樣開心。
總結:鄧剛在90年代能夠放棄20萬的年薪成為一名職業釣手,他從骨子裏就是愛好這個釣魚,敢想敢幹執著於目標,這是他最為明顯的特點。之後無論辦漁具廠還是打競技,乃至於後來的做自媒體、直播都能夠走在同行前頭,這絕不是偶然。
轉自:搜狐娛樂 搜狐號 飯小玖九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