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三分釣技、七分釣位”,這充分說明了釣位在垂釣中的重要。可現如今垂釣資源減少,有時就算找到好的釣位,也不一定就能釣到滿意的漁獲,但只要我們選擇外出垂釣,不管魚情如何,釣位總是要選擇最佳位置,否則一旦有魚光顧,很有可能遺憾錯過。
相信很多釣友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野釣時一個釣位長時間不上魚,或者釣了幾條就再沒有魚咬鉤了,不知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大家都是如何應對的呢?在本人看來,垂釣時一旦遇到以下這三種情況,就證明我們該及時更換釣位了,老釣友從不猶豫,只有新手才會繼續“傻等”。
一、長時間沒有魚口
影響垂釣的因素有很多,在夏季天氣就是最直接的因素,炎熱的天氣裏垂釣,魚兒活躍度、食欲都會嚴重下降,這時無論在什麽釣點,都不會有太大的收獲。特別是在垂釣過程中,一個釣點長時間沒有魚口,任你如何改變垂釣策略,都不見魚口有明顯改善,這時我們就需要立即更換釣點了。
長時間沒有魚口,那麽我們的釣點必定沒有魚存在,或者釣位選擇錯誤,垂釣水深過淺等引起。夏季氣溫、水溫較高,過淺的水域溫度非常高,溶氧量、食物都無法滿足魚兒的需求,這時就算我們繼續守候,短時間內也不會有魚咬鉤。所以,一旦遇到這種情況,釣友就需要及時更換釣點,將釣點選擇在水深3-5米的水域,且岸邊有陰涼的位置,此處大個體魚類非常多。
二、小雜魚鬧窩嚴重
小雜魚在夏季最為活躍,尤其是在近岸的淺水區,小麥穗等雜魚非常活躍。垂釣中,我們的釣餌還沒有完全落入水底,就會在中途被小雜魚截獲,釣餌無法落入指定位置,必然難以收獲有效的目標魚。所以,遇到小雜魚鬧窩的時候,釣友就需要考慮更換釣點了。
一般對付輕微鬧窩的小雜魚,老釣友常用驚嚇、引開的方式。比如輕輕抖動竿尖,竿尖在水面發出動靜,可將一小部分雜魚嚇跑,但持續時間短,只能應付輕微鬧窩。另外,我們還可以使用引開的辦法,讓小雜魚自行離開釣點,如使用比重較輕的麥麩、糠皮,拋灑在釣點上遊,麥麩、糠皮隨著水流流動時,水下的小雜魚也會跟隨而去。當然,最有效的辦法還是更換釣點,因為小雜魚都是成群活動,一旦發現釣點有食物,短時間之內根本不會離開,所以更換釣點非常有必要。
三、釣點環境嘈雜
大家都知道,夏季是釣魚的旺季,常垂釣的水域都會有許多釣魚人,有的還喜歡紮堆垂釣,最讓釣友接受不了的一定是“蹭窩”了。兩個釣點一旦靠太近,水下的魚兒也會分散開來,而且釣友之間發出的響動,會直接驚嚇跑水底的魚兒。
所以,釣魚要到安靜的地方釣,嘈雜的環境下大魚一定不敢靠近。嘈雜的釣點,一般是經常有釣友光顧的老釣點,以及停船的碼頭等地,白天出釣釣友要避開這些人多的釣點,但如果只是消磨時間,在這些地方下竿也無妨。進入伏天後,氣溫更加炎熱,想要釣大魚的釣友,不妨在早晚時分出釣,特別是在早上5-9點之間,最容易釣到大個體的魚兒了,因為這時的氣溫、水溫較低,魚兒的活躍度、食欲增加,非常有利於垂釣。
最後,天氣出現變化時,我們的釣位選擇也應當有所改變。如陰雨天氣,這時的魚兒喜歡在近岸活動,如果我們繼續垂釣深水,那麽魚口一定好不了,還有就是悶熱天氣裏出釣,我們可多選擇陰涼,有流水的位置下竿,這些地方水溫較低,食物豐富,對垂釣非常有利。對於何時應該更換釣位,不知各位釣友還有哪些好的看法呢?歡迎留言交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