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屬於底層魚種,翹尾低頭是鯽魚標誌性進食動作。所以,野釣鯽魚是需要釣底的。那在實際作釣鯽魚的時候,鉛皮到底好不好呢?個人就從自己的實際經驗來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

野釣鯽魚選擇鉛皮到底,效果較好的時候

在老釣點作釣的時候

老釣點優點很多。比如:老釣點打窩誘魚時間短,水底幹凈,老釣點作釣環境較好等等。但老釣點的缺點也是不少的。比如:老釣點小魚較多,老釣點魚兒容易出現“偏口”,老釣點滑魚較多等等。

鉛皮到底對於作釣老釣點的滑魚,優勢還是很明顯的。鉛皮到底,鉤餌平躺在水底,狀態更自然,可以使這些滑魚的警惕性放松,更容易咬鉤。

走水的時候

走水現象是我們釣魚時較為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而鉛皮到底在面對走水的情況,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鉛皮到底,鉛皮拉著整個線組,更能起到固定線組的作用,從而降低走水對於作釣的影響。

面對小雜魚鬧窩的時候

小雜魚鬧窩,同樣是我們釣魚人較為頭痛的事情。鉛皮到底(鉛皮較重),線組更能快速通過小雜魚所處的水層,從而增加鯽魚咬鉤的幾率。

小結:

綜上所述,鉛皮到底的優勢有兩點:鉛皮自重和鉤餌的狀態。這兩個優勢在特定的情況下對於作釣優點還是很明顯的。

野釣鯽魚選擇鉛皮到底,效果不好的時候

鯽魚魚口較輕的時候

鯽魚一般指氣溫過低或者過高,氣壓較低這些時候。鯽魚表現的活性不高,面對餌料,進食欲望不強烈,這個時候,魚口較輕。如果這時選擇鉛皮到底的話,魚兒的進食力度很有可能拉動鉛皮移動的位置很小,魚口呈現浮漂的信號很小,不利於我們及時提竿的。

水底有雜草,醬層的時候

如果我們作釣的釣點,水底有雜草,雜物或者醬層的時候,選擇鉛皮到底的方式,很有可能鉤餌會陷進去,導致鯽魚找不到誘餌,也就達不到垂釣鯽魚上岸的目的。

魚口快的時候

魚口快的時候,一般指發窩的時候,這時窩子裏聚滿了魚。如果選擇鉛皮到底的方式,鯽魚咬鉤的信號是不能及時傳送到浮漂上的,這也就影響了漁獲。

鯽魚上浮的時候

鯽魚屬於底層魚種,但並不是鯽魚一直會待在水底的。在氣壓低,水底溶氧量低,水底泥土上揚這些時候,它們感覺到水底待著不適宜了,這時他們就會選擇上浮。如果這時選擇鉛皮到底的方式,鯽魚是找不到誘餌的,從而影響垂釣效果。

綜上所述,以上四種是選擇鉛皮到底的方式效果不好的時候。這幾種情況下,鯽魚要麽找不到誘餌,要麽浮漂信號不明顯,這些都是直接影響魚獲的。

引申一點:

鉛皮到底的時候,我們的子線該怎樣選擇呢?

子線過長,影響信號的傳遞。子線過短,鯽魚更易發現鉛皮。那野釣鯽魚到底子線選擇多少合適呢?

個人認為,7-10公分最為合適。這區間的尺寸,不但有利於信號的及時傳達,鉛皮也不至於被鯽魚快速發現的。

寫到最後:

實際上鉛皮到底的方式是臺釣延續傳統釣的調釣方式。這種調釣方式是有利有弊的,但總的對於野釣來說利是大於弊的。

畢竟是野釣,水廣魚稀,面對來之不易的魚口時,鉛皮到底的方式,魚口更為真實,是可以提高中魚率的。

備註:圖片源於網絡,侵權通知必刪。

碼字不易,如果您感覺我說的不錯,就請點個贊,添加個關註唄!我會繼續分享自己的釣魚心得。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