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垃圾帶走;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我們在野釣中有時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明明河中有魚並且數量不少,但是在作釣的過程中卻發現魚口很差,甚至魚不開口,這是什麽原因呢?釣點不對、餌料不好,還是釣法不行!其實這些原因也有可能,但是造成魚口不好的原因卻遠遠不止這些,它包括了很多的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本文就與釣友們探討一下:野河作釣,影響魚開口吃餌的原因有哪些!

一、河流本身原因對魚開口吃餌造成的影響

河中有魚不吃餌,首先我們要考慮河流本身的一些原因!到達一個釣場,特別是在不熟悉的新釣場,先不要急於尋找釣點開釣。轉一轉,看一看,了解下水域的環境也不遲!

首先:觀察水面是否有魚上浮,判斷水溶氧量

到達釣場後,我們可以先沿著河邊走一走、看一看,觀察下水面的情況。通過觀察水面魚群,大體判斷下水中的溶氧量。特別是在氣溫偏高、悶熱無風的天氣,如果魚群出現大範圍上浮現象,說明水溶氧量很低。這種情況下作釣,很難有好的魚口!在選擇釣點時,除了下風口,還要考慮釣的淺一些或釣浮!原因是:同一水域,水深越淺,水溶氧量越高!

其次:觀察水體顏色,判斷水的肥瘦

現在的野釣水域,水質越來越差,甚至一些水域出現了輕微的汙染現象,導致很多釣場中水的顏色非常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肥水塘”!這些“肥水塘”的顏色多為深綠色,有時會有一層油膜狀漂浮層。水中浮遊生物較多,魚類的天然食物相對豐富,另外油膜狀漂浮層的“封氧”作用,使水域的含氧量偏低。這種水域中作釣,在使用餌料時,一般會選擇兩極分化!要麽大腥大香的重味型餌料,要麽本味的清淡型白餌,小魚鬧窩輕時,蟲餌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後:通過重墜找底,判斷水的深淺及是否有“漿層”

上小節說到:由於水質變差,水體顏色深,我們很難用肉眼觀察出水域的深。這時就要通過線組找底,去尋找一個準確的釣場水深!整體水位較深的釣場,我們可以釣淺一些、近一點,相對水溶氧量會高一些!整體水位較淺的釣場,就要釣的遠一些、深一深,魚的安全感會大一點,開口好一些!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野河肥水,水底多淤泥、垃圾,很容易形成厚“漿”層!這就是為什麽要用“重墜”找底的原因。重墜找底,更容易判斷水底是否有“漿”層,薄“漿”層的厚度是多少,其承受的大體餌重是多大!

小結:以上便是對作釣水域本身原因的分析!分析好了作釣水域,才能為下面的選釣點、配釣餌、調釣法打下基礎!

二、外界人為因素對魚開口吃餌造成的影響

解決了釣場本身對魚口造成的影響,下一步就要尋找一些外界的不良因素,並且分析這些因素對魚開口吃餌是否造成影響!

首先:是否有人為破壞,導致魚類無心覓食

現在的野生魚資源越來越差,野釣場所越來越少!大部分的自然水域都被承包養殖,留給釣魚人的地方已經很少。而這很小的一部分水域中的魚兒,不只有我們釣魚人掛念,更有“電工”、“網民”、“藥師”光顧!他們所經過的水域,給魚兒留下的不只是驚嚇,更多的後期的各種傷害!如此,也就導致魚類無心覓食!

其次:作釣環境喧鬧,提高了魚覓食時的警惕心

人口越來越密集,野釣環境很再有荒無人煙的地方。大部分的河流、池塘,都被城市或村莊包圍,更不要說一些人工河、人工湖了!這些水域,岸邊有遊客、行人的喧鬧,水中有采沙船、遊船的經過。長期如此,魚類養成了較高的警惕性!特別一些面積較小,水深較淺的水域,魚類很少近岸覓食!

最後:垂釣次數過多,魚類出現“滑口”現象

上面說到野釣資源越來越少,但是我們釣友的隊伍卻越來越大!很多野釣水域已經人滿為患,更有甚者,二十四小時人員不斷!長期如此,在各種長竿短炮;各種不同餌料;各種不斷釣放的情況下,魚兒變的越來越滑,很少再會近岸覓食!

小結:以上便是外界人為因素,對魚口影響的淺析!不是釣場沒有魚,只是人為的傷害了它們,提高了它們生存的警惕心,從而不再開口吃餌!

三、釣友自身原因對魚開口吃餌造成的影響

上面兩點,我們考慮了太多的外界因素!假如整個釣場無口,那說明和它們有關。假如只有我們自己無口,那就要尋找自身原因了!

首先:選擇的釣位、釣點是否合理

很多釣友在選擇釣位、釣點上比較隨意,找個地方坐下就行,但是卻往往忽略了季節、天氣、作釣時間對於釣位、釣點的重要性!還有一些釣友喜歡紮堆,喜歡老窩子,愛往人多的地方去。其實這在釣魚上並不是好現象,特別是在釣滑魚的時候,老窩點絕大部分情況下要差於新窩點!

這裏說一下:釣位和釣點是兩個不同意思!釣位指相對整個水域,作釣時人在岸上的地理位置!釣點指作釣時餌在水中的位置及水底的地勢!

其次:釣組搭配、調釣方式是否合理

釣位、釣點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我們再考慮釣組搭配、調釣方式是否合理!

比如:使用的竿長是否過短或過長,餌料不在魚的覓食範圍內!

比如:線組的搭配是否過粗過硬,引起魚的警惕、阻擋魚的吃口!

比如:浮漂調釣是否過靈或過鈍,作釣泳層是否合理!特別在水底有“漿”層或水溶氧量偏低時,這點一定要註意!

最後:餌料味型及狀態是否對魚適口

這點主要針對因溫度、水溶氧量、滑口,引起的魚覓食不積極、開口小的情況。正常情況下,野釣對於餌料味型和狀態的要求,要遠遠小於黑坑和競技釣!但是出現以上幾種原因,引起魚囗差或不開口時,我們就要適當的調整餌料的味型及狀態了!

小結:以上便是釣友自身原因,對魚口影響的淺析。釣無定律,活學靈用!個人無口時,要適當的從自身尋找原因所在。

總結一下:

隨著野釣資源的減少,野釣時的魚口也越來越差!很多時候我們作釣結束,魚獲少的可憐,甚至“光頭”、“空軍”!一部分原因和資源有關,另一部分和自身有關。作釣中魚口差或無口時,只能多方面尋找問題所在,才可能會有所改變!畢竟雖不為魚,可也不想浮漂如定海神針!

最後在這特殊的日子,祝廣大釣友們:健康平安!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註。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