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水域釣場一般包括江河、湖泊、水庫,我感覺還是水庫最好釣一些,因為水庫中的魚相對比較集中一些。而且長期生活在水庫中,基本都會有一個固定的巡遊路線找尋東西吃,這就叫魚道,你能找到魚道,就可以確定你的釣點,魚獲自然少不了,拉到你手軟。
作為資深釣友,平時有空可常去郊外水庫、溝渠轉悠,尋找釣點。只要時間許可,哪怕陌生地,只要我們做有心人,就不愁找不到好釣點。一般情況下,像水草區、進水口、出水口、回灣處、亂石處、橋墩處,深淺交界處,這些基本都是我們長選擇的釣點。
選擇釣點的前提就是先要找到一個好的釣場,那麽怎麽選擇釣場呢?你可以考慮這幾點
1:通過看地形選擇釣場
看地形是選擇釣場時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要我們細心的去觀察地形、水情,判斷該區域魚類密度大小。地形包括水域周圍的地貌以及水底情況(可通過重鉛找底摸索),這是判斷魚類棲息區、覓食區和洄遊通道的主要依據。江河的釣場多在河口、回水灣、港叉、緩流區等處;湖泊和水庫的釣場,多在灣叉、回水灣處和有水草的地方。還有就是與之相連的進水口和出水口,都是絕佳的垂釣場所。
2:通過看水情來選擇釣場
我們首先看水面水草情況,水草是魚類最喜歡聚集得地方,是優選的釣點。如果水體的下遊有零星的水草飄起,說明水體裏可能有草魚、鯿魚等草食性魚類,可以下鉤作釣。
二是看魚星情況。魚星是魚類覓食活動時產生的,它直接反映水底魚類的信息。在魚星經常泛起之處,說明水底魚兒密集,應該是好釣點。
三是看水的顏色。水色過深或過清,都說明該水域魚不多。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所以說清澈見底的水域,不是好釣場。水色若過深,呈墨綠、紫黑色,甚至帶有臭味,說明水質過肥,魚類很難生長,或是魚的攝食欲望大大降低,這樣的水域也不是好釣場。適合魚兒生活的水域是清中帶濁,不肥不瘦的水域。
四是看池塘四周是否有魚鷹、或者水鳥在捕魚,如果有,說明這裏的水域有它們愛吃的魚,也可以進行作釣。
3:通過聞水域的氣味來選擇釣場
魚有腥味,腥味會通過水體散發出來。魚越多,腥味越濃。來到一個陌生水域,可站在下風出處,用鼻子聞水中是否散發出腥味以及腥味的濃淡,從而大致估計該水域中魚兒密度的大小。
4:可以通過觀察水域有無魚兒跳水或者翻水花
水域魚兒過多的話,像鯉魚經常會出現跳水的現象,鰱鱅也會在水面翻水花。如果發現有這些現象,或者水草出也經常會穿出嘩嘩聲,這都說明有魚。尤其春季魚產籽時,更為明顯。如果水面平靜如死水,無任何動靜和聲響那幾本都不是好釣場。
下面我們再說說釣點的選擇
1:鏵尖處
原來平直的河岸,若在某一處有一凸起,這個凸起處的水流是魚兒必經之地,在這裏下鉤必有所獲。
2:回水灣處
回水灣處,水流平穩,水草多,蜉蝣生物也多,是魚兒覓食的好長所。
3:地形復雜的地方
像船舶停靠的碼頭、港灣、位置固定的竹筏、木筏邊上,以及生活汙物、汙水區附近,魚類最喜在這些隱蔽的地方棲息,選擇這樣地方做釣點可以有意想不到的魚獲。在漲水期,淺灘和坡岸被水淹沒的地方,尤其是農作物被淹死的地方,會有大量吃的東西,可以說是非常好的釣點
4:水域寬窄處
諺語說:寬釣窄,窄釣寬,不寬不窄釣中間。水面較寬的水域,窄處魚兒的密度會較大;而在較窄的水域,水流速度快,魚難停住,可在稍寬處作釣;在不窄不寬的水域,可釣中間水深處。
5:水閘下遊
小河中常建有水閘,水閘下遊水勢平穩,吃的東西也較多,是好釣點。
6:進水口
魚有逆水而遊的習慣,而且流水中一般含氧量比較足,吃的東西也比較,可以說是絕佳的釣點。
7:水草處
有水草的地方,一般都是不錯的釣點。這是因為很多水草本身就是魚類的天然餌料,而且茂密的水草本身也是魚類的隱蔽之所,在這裏它們有較強的安全感。另外,水草處一般較淺,且有大量蜉蝣生物,如小魚、小蝦等,也會吸引眾多肉食魚類前來覓食。
8:下風處
風向對選擇釣點有著重要意義。釣魚前幾天連續刮同一方向的風時,池塘中的各種飄浮物集中在下風,沈積在水底的雜物一盤形成窩點餌區,促使魚類集結,也是非常不錯的釣點。
古人雲:“有水就有雨”,但現在城鄉的水域也有例外,出現了真正無魚的河。這類水體會呈現.“死色”,一類是伴奏異味的黑色、褐色等汙染色。另一類水體極清,幽暗,沒有魚星、翻花,河邊植物也不繁茂,多蒼蠅和水蠅,這種多為廢棄的死水塘,基本無魚可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