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餌料在使用中如何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
我給大家出過許多配方,但我一般都加上適時試試.調整.思路....等字樣,為什麼這麼說呢?現在就一般性情況給大家簡要的說明(尤其側重竿坑):
肥水中浮遊生物充沛水中養分高,耗氧量大,魚不愛下底.容易浮頭.應對放養魚配餌一般本著不用發酵餌(糗老魚除外),用密度不高的淡香型餌料.或香型餌料(比如:這個坑是肥酸性水,用某個配方是就可以去掉帶酵母的發酵餌,加些草莓香或狀態餌.)
偏瘦的水質相對要好的多,配餌面較廣.釣大魚.滑魚可使用發酵餌.一般小腥餌的作用強於香餌(水不太肥).這是水質對魚類的影響,在不同的水質條件下魚對餌料的認知度是不同的.比如在有些瘦水塘魚對腥餌情有獨鐘,即使它是吃清淡顆粒長大的.
一般水質水體PH值應該在6.5-9.5之間,建議使用用試紙檢測一下酸堿性,肉眼是很難辨別的.
在眾多條件下還要註意給餌料細微的變化.
坑塘魚口偏某種香型.(比如:這個坑認甜香.你就可以再加入10-60%的寫著鯽魚的甜香餌料.)
天氣水溫變化增減腥.香..(今天氣溫低就可以適當的加大腥.香的味道.)
魚體魚情變化增減腥.香.(一般情況是魚體大用淡味香餌.本味餌.小則偏重腥香)
釣位變化(水深)增減餌料半水霧化程度........
比如:這個坑圬泥厚,你就可以加入10-50%的改善餌料狀態餌(麩類餌、雪花粉類餌)使餌料降低密度,相對變輕.
比如:基本上控製鰱子和小魚就要有意的減少餌料的先期霧化和味道,窩子也是要保證沈底誘魚.
這就是我一般所說的適時調整。
一般參考溫度主要要看晝夜溫差.判斷魚夜間和白天的活動水層.水深的變化.一般就是根據水溫稍增減腥.香.和根據釣棚深淺調整餌料霧化.比如,我們常見的"家夥"就是魚塘老板剛剛頂的地下水,水底太涼。現在這個季節尤其明顯.白天即使不出太陽上下層溫度的反差都很大.魚不下底時,出現這種情況不太好辦.可以在向陽面紮邊.如果下面冷水層不是太厚可選向陽淺水區用短竿.釣法上;由於竿坑水廣魚稀鯉魚不能釣半水,可選用長尾漂.提鉛,使餌盡量慢的下底,或拉餌.控製餌料的密度(輕),霧化(不要太快).窩料用霧化慢,密度大的,沈底誘魚.味道都要偏點腥.水底太涼魚不愛下底,但不能說魚沒有進食欲望,我們所做的就是盡量的引誘,激發魚的追餌本性.盡量創造合適的就餌環境.
釣魚1.別拿氣溫當水溫2.也別把魚想象成人(某一特性舉個例還行).魚的味覺和感覺要比人靈敏的多,而且和人是有很大差別的.
轉自:達奇釣魚網 發布:達奇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