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子裏沒魚了,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散窩了。

1、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般來說散窩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受環境的影響,比如遠處傳來的巨大響聲,地面的震動,還有就是兇猛的獵食性魚類進窩,或是螃蟹等進窩。

第二種便是人為的過失,比如我們下竿時動作太重,提竿時脫鉤跑魚,拋竿的位置不準確或是忘了補窩等。第一種環境的影響是沒法預防的,而第二種人為因素的影響,我們卻是可以避免的。

2、避免驚窩散窩的技巧

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如何避免人為的驚窩,從而避免散窩,希望對們有所幫助。

第一選釣底選窩子一定要精確,在我們選好一個釣點的時候,一定要探明水底的情況,然後準確的確定窩點,然後盡量做到定點釣魚。

第二是當我們下竿時,下的位置不夠精確需要移動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最適當的做法是,將鉤餌輕提出水面,在輕放入窩點,盡量不要在水中直接拉動。

第三是我們看浮漂的動作一定要準確,判斷魚口要準確。當漂有動作了,要判斷到底是不是魚咬鉤?咬鉤的魚是大是小?是魚尾掃的線,還是魚吃餌了?這些漂相都一定要分辨清楚。如果是魚咬鉤吞餌,還要判斷一下魚是不是已經將餌吞了,還是只是在試探。如果是試探就不能揚竿,如果已經吞下了,就要毫不猶豫的揚竿刺魚。

第四針對我們的目標魚種不同,魚鉤大小的不同,餌料使用的不同,我們揚竿的輕重也應該有所不同,當我們釣小鯽魚的時候,太重的揚竿,不管中沒中魚,都會驚到窩子。所以在揚竿刺魚的時候,一定要在果斷的同時還要控製力量,不要太用力的揚竿。

第五最重要的一條,不要在窩上跑魚,尤其是大魚,在窩上跑了的話,基本這個窩子會死好一會。當我們上了大魚後,最好不要在窩子裏溜魚,而是將魚引導出去,在窩子旁溜魚。而且不要太著急,有耐心的磨魚的力氣,越急越容易出問題。

最後總結一下,想要不散窩,就要輕拿輕放,而且還要勤補窩,這樣才能夠一直連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