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釣鯽魚一般是釣底,仲春和春末則一般釣浮。

春天是釣魚的好時候,尤其是在天氣比較溫暖的時候,非常適合釣魚。鯽魚就是一類可以垂釣的魚種,在我國各處都是十分常見的。釣底還是釣浮指的是垂釣的深度,此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釣底還是釣浮。

剛剛進入春季的一段時期之內,雖然氣溫可能有所回升,但總體來看還並不是特別適宜,鯽魚此時也可能在稍微深一些的地方活動,有些則生活在水域的底部。因而,此時還是釣底比較合適,更容易找到鯽魚。

而到了仲春以及晚春的時候,釣鯽魚時垂釣的深度就需要發生變化了,因為此時鯽魚生活的水層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淺層的水溫會變得比較適宜,溶氧量也比較豐富,鯽魚可能會在天氣晴朗的時候集中在比較淺的水域來活動,此時就可以釣浮。

不過,也並不是說仲春和春末一定要釣浮,釣底還是釣浮歸根結底要根據鯽魚的生活習性來決定,在垂釣之前要將鯽魚的習性了解清楚。

資料擴展:

鯽是鯉科、鯽屬魚類,體長46.9-255毫米。體長橢圓形,側扁,背鰭始點處體最高,腹緣窄而無皮棱;眼側中位,後緣距吻端較近。眼間隔寬凸。前、後鼻孔相鄰,位於眼稍前方。口前位,斜形,下頜較上頜略短。唇發達。無須。鰓孔大,側位,下端達前鰓蓋骨角下方。鰓蓋膜相連且連鰓峽。

鰓耙外行發達,有許多小突起;內行寬短。螺分2室。肛門位於臀鰭始點略前方。背鰭始於體正中央的稍前方;臀鰭短,始於倒數第6-7背鰭條基下方;最後硬刺似背鰭硬刺;胸鰭側位而低;腹鰭始於背儲始點略前方;形似胸鰭;除少數小魚外,均不達肛門。尾鰭深又狀,叉鈍圓。

鯽為溫水性魚類。鯽喜在水的底層活動。鯽對低氧的適應能力很強,是雜食性魚類,幼魚階段食性與成魚相似。鯽的成魚主要食有機碎屑、水草、植物種子,另有相當數量的搖蚊幼蟲、枝角類和橈足類,也食商品飼料。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