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鯉魚草魚怎麼殺?怎麼做?
殺:左手握住魚身(小魚)或左手把魚壓在案板上(大魚),右手用幹面杖擊打魚頭部魚腦部位,要用力,如準確一下斃命。
做:紅燒 清蒸 溜魚片等等。
菜品名稱:糖醋黃河鯉魚
菜品分類:山東菜
製作原料:黃河鯉魚,醋,白糖,醬油,精鹽,清湯,姜末,蔥末,蒜末,濕澱粉,花生油。
製作方法:
將魚去鱗,去鰓,去內臟洗凈,在魚身上先直剞刀紋,然後提起刀,使魚身張開,將精鹽撒入魚身內稍腌,並在刀口處及魚的全身均勻地塗上一層濕澱粉糊;炒鍋倒油,旺火燒到七成熱,手提魚尾放入油鍋內,其刀口處立即張開,這時需用鏟刀將魚托住,以免粘鍋,約炸二分鐘,用鏟刀把魚推向鍋邊,使魚身呈弓形,將魚背朝下炸二分鐘,再翻過來使魚腹朝下炸二分鐘,然後把魚身放平,用鏟刀將頭按入油內炸二分鐘,以上共炸八分鐘,至魚身全部呈金黃色時,取出放入盤內,炒鍋留油少許,燒至六成熱時,放入蔥,姜,蒜末,醋,醬油,白糖,清湯燒濃後即用濕澱粉勾芡,淋上熟油少許,迅速出鍋燒在魚身上即成。
菜品特點:色澤深紅,外脆裏嫩,香味撲鼻,酸甜可口。
根據《酉陽雜俎》記載,由於李姓是國姓,所以在唐朝是禁食鯉魚的,抓到鯉魚以後,必須放掉,如果膽敢販賣鯉魚,重打60大板。
說起鯉魚,人們的第一印象可能是「美味」。春秋末期越國大夫範蠡,攜美女西施隱居太湖,著有《範蠡養魚經》一書,記載了三千多年前人類飼養鯉魚的經驗。鯉魚的適應性強,不挑食,生長速度快,肉質鮮美,範蠡所言「鯉不相食,易長又貴也」極是。戰國到秦漢年間,養鯉魚的事業得到很大的發展。
但是,我們的年畫裏對聯上,卻畫著鯉魚,象征著吉祥如意。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所謂無巧不成書,我們給鯉魚的名字,「鯉魚」的「鯉」,和唐朝的國姓「李」諧音。這樣一來,事兒就多了。鯉魚,一下從人們的盤中餐桌上菜,變為了皇親國戚啦。
李姓在中國歷史上建立的政權最多,稱帝稱王者達60多人,所以李姓聲威顯赫。但也正因為如此,給老百姓也帶來很多麻煩。
當然,有人說是「鯉」與「禮」「理」同音,所以這般尊敬鯉魚。但是唐朝覆滅之後人們又開始吃起了鯉魚,可見還是和「李」有關。
根據《酉陽雜俎》記載,由於李姓是國姓,所以在唐朝是禁食鯉魚的,抓到鯉魚以後,必須放掉,如果膽敢販賣鯉魚,重打60大板。時人曰:「國朝律,取得鯉魚即宜放,仍不得吃,號赤鱘公,賣者杖六十,言鯉為李也。」
此外由於唐高祖李淵的父親叫李虎。所以,老虎是不許吃的。這還不算,還不許人說「虎」字,得用別的字代替。哪個字呢?馬。這個「馬」字不是重點,重點是一個過去咱們都常用的物件一一馬桶。其實早在漢朝的時候,馬桶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一直以來不叫「馬桶」,叫「虎子」。到了唐朝,由於要避諱李虎的名字,虎子就改叫馬子了。
之後,由於「皇權神授」,天子姓李,象征為龍。鯉魚也姓「鯉」,自然慢慢地被推向神壇。皇室之中以鯉為佩,兵符改為鯉符,成為聖物。平民百姓為避諱「鯉」字,只能喚鯉魚為「赤鱘公」。鯉魚被賦予美麗、善良、吉祥、勇敢等象征,據說李白他媽就是吃了鯉魚才生的李白,估計是偷偷吃的。在我們的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中,鯉魚躍上年畫,象征吉慶有余,年年有余(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