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蒸鯉魚
鯉魚洗幹凈,肚子裏放如鹽,味精,白糖,蔥姜,身體2側用鹽摸勻,上鍋蒸熟
然後把蒸好的魚肚子裏的東西都拿出來,還有就是把蒸出的水也倒掉
換個盤子 ,然後淋上醬油,鍋放油,少熱,淋到魚上,最後,用蒜泥,少許蔥姜,包裹,加如少許的糖,醋,把剛才淋在與上的醬油,和油到如鍋裏
加少許的水,燒開,然後再淋到魚上就行了

最好不要吃。因為家裏的錦鯉死亡,不一定是由於缺氧,還有可能是感染疾病,受到寄生蟲侵害而死。如果這樣,就不要食用。這些病害對人體也會產生一定的危害,有些魚類的寄生蟲在人體內也會繁殖,吃了對健康影響很大。如果是由於缺氧而死,也不要吃了,因為這樣死亡的魚的營養物質已經被大量消耗掉了,味道不好,如果死亡時間較長還會有臭味,對人體有害。

孔鯉(前532年-前481年),字伯魚,孔子的兒子,因其誕時魯昭公賜孔子一尾鯉魚而得名。孔鯉先孔子而亡。孔鯉之妻於夫死後再嫁。所有正統孔家後代都是孔鯉的兒子孔伋的後裔。

歷史記載

(前532-前482年,享年50歲)
據《史記·孔子世家》可知,周景王十三年,即魯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十九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亓官氏為孔子生下一子。孔子當時是管理倉庫的委吏,得到魯昭公賞識。魯昭公派人送來一條大鯉魚,表示祝賀。孔子以國君親自賜物為莫大的榮幸,因此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後世孔氏子孫以此諱鯉魚而稱之為「紅魚」,祭祖時不用鯉魚而用鯽花魚。

孔鯉墳墓
享年五十歲。
父:孔丘,字仲尼。世稱孔子
母:亓官氏
子:孔伋,字子思。 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順元年(1330),又追封子思為「述聖公」,以後就稱子思為「述聖」。
現有孔門正統後代均為孔伋之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