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亞小鐵板拋投釣鮁魚的技巧與介紹
路亞小鐵板拋投釣鮁魚的技巧與介紹!
路亞小鐵板拋投釣鮁魚的技巧與介紹。北方所稱的鮁魚也叫藍點馬鮫、燕鮁,硬骨魚綱,鱸形目,鮁科。牙齒鋒利,遊泳迅速、性情兇狠、生長極快。最長可超過一米,重幾十公斤。我國渤海、黃海、東海均有分布,屬暖性上層魚,以中上層小魚為食,夏秋季結群洄遊,秋汛常成群索餌於沿岸,9月初至10月中旬常見於沿岸的個體以半斤到二斤居多,也可碰到少數二齡以上大型個體,因此這個季節也成為釣鮁魚的主要釣期。
鮁魚性兇悍,每年秋季常遊弋於岸邊淺水處追食鳀魚等各種小魚,其流線的形體、極高的遊速、鋒利的牙齒,似獵豹追殺獵物,驚恐的小魚四處逃竄,常常慌不擇路地跳出水面,同時可見鮁魚飛身竄出水面捕食的壯觀景象,俗稱「起排子」。
鮁魚依靠視力和速度追食的習性決定了針對鮁魚的釣法應以「動」為主,動是核心。常見的拋竿底釣、手線船釣都不適合釣鮁魚,適合的釣法有:開船拖釣、活餌放流浮漂釣以及路亞釣法,而路亞釣法中近年則以小型鐵板拋投釣法效果最佳,已經逐漸開始風靡山東、遼寧等地,並有全國蔓延之勢。
所謂小型鐵板釣法是指用40克以下小型鉛魚搭配適宜的硬調釣竿和小型魚線輪采用拋投的方式直擊釣點,然後利用短抽、長抽、暫停、快收等各種手法模仿小魚逃生時的各種動作誘惑鮁魚追擊、進攻的一種方法。
這一方法表面上看是一種新式釣法,其實很早前北方沿海漁民就已經掌握。山東威海本地很早就有「甩鮁魚」之說,方法是用特製帶有鑄鉛配重的長柄大鉤綁上禽類羽毛做成「鮁魚鉤」當發現鮁魚起拍子時用手線迅速甩到位,然後兩手交替快速收線,這時高速移動的鮁魚鉤以及上面安裝的閃閃羽毛會吸引鮁魚註意、攻擊。
在資源豐富的70年代,威海釣魚界前輩徐德晉先生曾經創造過一天甩鮁魚六七百斤的釣獲,此事記載於他所著的《感謝大海》一書。
同以往甩鮁魚所不同的是隨著科技的發達,魚竿、魚線輪、高強度PE線替代了以往的尼龍手線,不但使得勞動強度大幅度降低,而且更方便讓擬餌做出各種不同的動作;而工廠化生產的小型鐵板也因設計理念的進步使之在動態逼真性、拋投能力、視覺刺激等諸多方面更優於老式鮁魚鉤。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