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期內容,我們全面地了解了路亞的一些基礎知識普及,與裝備普及,那麼從這一期起,我們開始分享一些詳細的內容與技巧.需要了解基礎知識的呢,可以翻一番我們之前發的內容.
我們玩路亞,首先第一個需要了解與學習的就是亮片,因為它便宜好操作的同時,還具有泛用性,無論什麼路亞魚,都會對它有興趣.並且亮片能夠應對各種各樣的狀況,不管是淡水水域還是海水水域,不管是深場還是淺場,它都是路亞當中的萬能餌.所以我們需要好好的去了解亮片,才能更好的去使用它.
市面上的亮片只要是不一樣的形體都會有他的操作方式及特性。最簡單的來說,快收跟慢收所呈現的動態是完全不一樣的,再加上釣魚人的動作往往是影響釣獲的主要原因。所以市面上的亮片才會有那麼多種形體的亮片,這些形體不管是商家或生產廠家一般也不會多做介紹,甚至不知道操作方式及特性,只要覺得好看或別人賣得好就復製銷售。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自己去了解,去找資料.以下呢,就是我們所整理的包括從外網看到的與自己的經驗結合而來的關於亮片的內容.
首先,我們先給亮片做個簡單分類.
1.斜切亮片。斜切亮片上薄下厚,前輕後重,是典型的重心後置設計。斜切亮片在水中表現出的泳姿是左右搖擺呈“S”形線路行進。這種亮片是首選的遠投用餌,其斜切面一般貼有鐳射反光膜,尾鉤掛有羽毛掛件或紅心掛件,可增大在水中的搖擺幅度,也提升了泳姿的柔和度和自然度,誘魚效果會更加突出。
這種類型的餌,因為材質密度較大,一般來說,重心大多位於餌靠近三本鉤的位置,所以具備相當的拋投性。由於這種特質,入水後控製在一定水層勻收時,會呈現左右搖擺的狀態,利用自身的反光特性,吸引魚來攻擊。
一般我們需要在投出擬餌之後,加速將風線回收,揚起竿梢,雖然金屬質量比水大不少,但是不會立刻沈到水底,揚起竿梢可以讓線和水面的夾角增大,增加線的牽引力,並且保持一定速度勻速收回,亮片就會保持在這個水層,左右搖擺行進。
現在許多斜切類型亮片的設計會讓亮片在水中收到平行拉力的時候,產生上升力,類似機翼的原理,所以能使用更慢的行進速度來保持水層。但是這類餌也有一定的缺陷,搖擺的路亞餌,在實踐中,遇到咬口時,也有可能讓魚的攻擊失敗。
這類的反應餌對魚的活性有一定的要求,不適合定點,尤其是在魚活性較低,能見度較差,或者光照不足的水域進行作釣。
斜切亮片有單鉤的,有三本鉤的,也有帶羽毛的,不帶羽毛的,哪個效果好,需要自己多做些嘗試。
2.勺型亮片。傳統的勺型亮片就如我們吃飯用的小勺子。勺型亮片在水下表現出的泳姿是左右搖擺、旋轉或者上下翻騰。勺型亮片的動作幅度要比斜切亮片誇張,對魚兒的刺激也更大。這種擬餌可以達到入水即被截殺的效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截口。最常見的勺型亮片有蝮蛇、全息蟬等經典款式。
傳統的勺型亮片,在水下搖擺或旋轉的都有,幅度相對斜切亮片更大,對魚的刺激也更大,但是拋投性不如斜切。為了彌補這一缺陷,現在的勺型亮片,采用斜切亮片的設計理念,做出重心靠下的勺子,並且增加了底部的花紋,看似裝飾的花紋,實際上更增大了底部的重量,讓拋投更出眾。
因為是金屬製品,又是勺狀的假餌,所以一般落水聲會比較大。同時帶起的水花,還有金屬餌可以反光的特性,很可能會在落水的一瞬間驚嚇到魚兒弱小的心靈。要知道,心靈傷害,比身體傷害來得更殘酷.
所以我們用勺型亮片時,最好側拋。所產生的水花和聲響,比過頭拋來的少。由下往上側拋,可以又遠又輕。水往下掉時,竿身微微向上,緩沖餌下降的速度。讓它離標點遠幾米的地方落水。落水後,迅速收線,到達標點後慢收,模仿魚兒受驚時,逃離危險時的樣子。
3.柳葉亮片。柳葉亮片的外觀猶如柳葉、水蛇,整個亮片共有兩道彎,線條曲線十分優美,在水中表現出的泳姿主要是旋轉和左右搖擺。其特點是極像在水中倉皇逃竄的小餌魚,對目標魚有極大的誘惑力。
這種亮片拋投手法和操作和旋轉亮片差不了多少,下文我們一起講.
4.旋轉亮片。旋轉亮片是一種小型組合亮片,中間由一顆空心鉛來配重,再配合一兩個柳葉刀或水滴形超薄亮片作為反光源。這種亮片在水下表現出的泳姿是反光亮片高速旋轉,以此來吸引對象魚的註意。由於其風阻較大,一般不用於遠投,當然特殊情況除外.
在拋投旋轉亮片時,主要註意兩點.
一是亮片與主線連接要用轉環,也就是說,在施釣中,亮片旋轉,主線不旋轉,這樣不會損傷主線;
二是要有一定的速度,使其在表水拖動,不能停滯或放慢收線速度,不然旋轉亮片沈入水底,或在水的中層慢慢拖,葉片就不會發出誘魚的聲響,誘魚效果會差很多。
5.復合亮片。復合亮片也就是升級版的旋轉亮片,這種亮片具有防纏效果,在水中會觸發波動,還會產生光線折射,發出聲音,這些因素都會成為引誘魚兒上鉤的條件。復合亮片的尾鉤可再掛上卷尾蛆或者T尾軟蟲,配以操竿動作,便可有效避免擬餌掛底。這樣做可以大大延長擬餌在水中的停留時間,便於我們進行較為細致的搜索。
市面上的亮片按照重量,我們可以找到從1.25克,1.75克,2.5克,3.5克,5克,7克甚至28克不等的亮片
顏色的話,也分金色銀色,還有各種混合色.
所以這麼多種亮片我們應該怎麼選呢,emmmmm……
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都是全都買來慢慢玩,反正亮片又不貴.
開個玩笑,選擇哪一種還是要看自己周邊的水域與路亞資源的,並且無論什麼形狀的亮片都可以使用,我們主要考慮重量與大小.
首先我們要看水的深淺,大家都知道亮片入水後沈底比較快。那麼在淺水區域,如果水底的有著很復雜的結構的話。克數大的亮片將很快地觸底,並發生掛底取不出的現象,就廢掉一個擬餌。在水深2米以內的,建議選擇克數較小一些的亮片,例如5克大小的亮片。這樣可以比較好的避免因為水淺,亮片拋投入水後,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就產生掛底的問題。反之,在得知水很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采用克數大的亮片,這樣既可以遠投,也實現了快速地找到水層,起到提高作釣效率的目的
還有就是水的面積,像千島湖太湖之類的大水域的地方,越大越好,反之,在隔壁老王的小魚塘的話,擬餌大了容易掛到對面老王.
這裏還有一點,我們用瓜子亮片的話是需要助投器的,因為亮片太輕會拋不出去,助投器也分為沈水的與浮水的.具體用哪種也是需要根據魚情來選擇的.
有些路亞高手,利用現在的勺型和斜切受力就會上竄的特性,在三本鉤上增加羽毛,讓原本是攻擊手段的鉤子,變成一個誘魚的利器,攻擊遠距離的目標。在刺激反應無果的情況下,讓亮片沈底,輕抽亮片,讓亮片快速上竄,三本鉤上的羽毛,就會像小魚逃跑時的尾巴一樣快速擺動,做出受驚小魚的假象,對棲息在底部的掠食者是一個致命的誘惑。哪怕在光照不足的水底,也能充分利用亮片的遠投特性,誘惑掠食者發動攻擊。
還有一些亮片更被DIY成不會自主擺動的造型,就像潛伏在水底的生物,兩個三本鉤上都掛有羽毛,平緩的動作,讓掠食者以為是移動緩慢的棲底生物,認為有可乘之機,從而成功上魚。
當你的經驗多了,時間長了,也可以自己嘗試改造適合自己的亮片,總之,路亞在不斷發展,裝備也是由我們自己不斷創造的.
最後,我們了解一下操作技巧方法.
1、快速法:亮片拋入水中,不做停留,直接快速收回,這時亮片會在水的上層移動.特別適合翹嘴,紅梢在水面攻擊魚類使用.
2、勻速法:亮片拋入水中,稍作停頓讓其下沈,停頓多久就看準備釣那個泳層的魚了.然後勻速收回,大部分情況都可以用這種方法.
3、變速法:亮片拋入水中,稍作停頓讓其下沈,停頓時間同上,可以讀秒來控製水層,然後勻速收先2-3圈,停頓2-3秒,再快速收線2-3圈,重復這個過程,這種方法主要在魚不活躍時候使用.
4、用亮片路到魚,吃口後的感覺都是比較明顯的,甚至有時會懷疑是否掛底。如果魚的個體不大,能很快分辨出其是否在掙紮;如果魚比較大,那麼需要多揚竿幾次刺魚。一來能夠將魚鉤刺牢,二來也可以更清晰地分辨吃口。如果確實中魚,盡量保持魚線、假餌和魚頭的方向一致,避免鉤子不正從側面甩出。
5、路亞馬口時,盡量避免拋入魚群中,因為馬口會警惕,在魚群中的話,你脫鉤兩次,就再不會口了,並且,路到的馬口不要放跑,它會通風報信,雖然比較玄學,但實際情況還真是這樣.
亮片的主要玩法就是這樣,總結一下來說,就是通過我們收線,抖竿,等等一系列的手法來引起魚兒的註意,讓它攻擊我們的亮片.最後呢,我們需要註意,拋投時要註意身邊有沒有人,小心掛到,然後掛底是,盡量拉線避免斷竿,還要避免對著自己正面拔線,反彈的時候可能打到自己.還有什麼手機打窩,人打窩,都需要多註意,小心一些.
最後,釣氏祝大家,乘興而去,爆護而歸,絕不空軍,加油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