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亞鮎魚的技巧淺析
說起釣鮎魚,很多釣友都會很興奮,因為鮎魚中鉤之後的拉力給釣者帶來的手感十分強烈。釣鮎魚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可能大部分釣友都會用手竿掛蚯蚓進行底釣,或者用海竿搭配串鉤釣組,上面掛一些很腥的生物餌料進行遠投底釣。如果作釣水域內有鮎魚活動,這些釣法的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我並不太會玩這些釣法,只是對路亞釣法情有獨鐘,也曾多次用亮片釣獲過鮎魚。從當初自己都難以置信,到如今對路亞鮎魚的輕車熟路,其間經歷了太多的驚喜與快樂。可以說路亞鮎魚的樂趣無窮,這當然也是對釣技的一種考驗。多年的路亞經歷也使我得出了一些路亞鮎魚的心得體會。
一、首先要了解鮎魚的生活習性。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要想釣鮎魚就必須了解鮎魚的生活習性。鮎魚為食肉性大型淡水魚類,分布於全國各大河流及內湖之中。鮎魚為底層兇猛魚類,它們怕光,喜歡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樹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裏,以及流速緩慢的水域。
在水庫、池塘、湖泊、水堰的靜水環境中,它們多藏身於陰暗的底層或成片的水浮蓮、水花生、水葫蘆下面。鮎魚眼小,視力弱,全憑嗅覺和兩對觸須獵食,所以鮎魚的生長環境可以不受水質影響,在水質渾濁的小支流、水流平穩的河灣、汙水口等地方都能釣到較大的鮎魚。在同樣的環境中,如果打窩作釣,由於鮎魚覓食靠的是嗅覺和觸覺,故相對於其他路亞對象魚來看,鮎魚的反應要慢得多。
一般用活餌打窩後,像紅尾、翹嘴這樣的魚類在一兩個小時之內就會趕到,而鮎魚至少要半天甚至兩天以上才會進入窩中。鮎魚很貪食,天氣越熱,它們的食量就越大,而且它們咬住獵物後會直接吞食,所以很容易形成深喉的吞鉤效果。鮎魚一般在白天深居簡出,多隱藏於洞穴或密草叢中,只有在晚上的活動相對較活躍,故傍晚、黃昏及夜間是路亞鮎魚的最佳時間段。
二、如何找到適合路亞鮎魚的標點。
因為鮎魚怕光,且喜歡靠岸邊遊動,所以我們應將標點選在水面狹窄、光線暗淡、水流平穩、淺水區域及小魚小蝦活動頻繁的地方,比如水體的進水口、橋下、放水閘壩、洞穴附近、亂石縫間、陡巖下面或涵洞下面等地方。如果沒有上述這些明顯的標點,那麼可以在晚上找大面積的亂石淺灘區作釣,也可能有不錯的收獲。
我所在的夢湖,從上遊到下遊光是橋梁就有7座,此外還有2個水閘,所以我一般都是從橋下或是大堤附近開始搜索。這麼做的原因很明顯,當初建橋時,那些橋墩的根基打得很深,所以那裏的水位也非常深。橋建成後,橋下又有許多亂石,自然是鮎魚藏身的理想場所。到了晚上,鮎魚會從那些橋梁後面悄悄向岸邊移動,因為岸邊有小魚小蝦之類的食物,所以晚間橋下那些有亂石的淺灘是非常理想的標點。我釣獲的大部分鮎魚基本都是在那些淺灘處咬鉤的。
還有一個人為製造的臨時標點,那就是人為放生點或是泥鰍黨打窩的地方。但凡這樣的地方,如果釣場不大,而且釣場中又生有鮎魚,那麼在晚間去那裏作釣就一定會有收獲。
三、什麼時間去釣鮎魚。
路亞鮎魚的黃金時段應該是天黑之後,只要你有精力,整個晚上都可以作釣。因為這段時間符合鮎魚的生物鐘,而且鮎魚在夜間的活性是最高的,警惕心也有所下降。當然,白天同樣也能釣到鮎魚,但一般多是陰雨天在橋底下或者深水區光線較暗的地方比較容易釣獲。
在氣溫相對較高的晚上出釣是最為明智的,因為溫度越高,鮎魚的體能消耗就越大,它們的食量也會隨之增大。在餌魚較多的水域,鮎魚就會大量捕食。如此來看,只要找對了標點,就一定會有好的收獲。
四、重點是使用什麼擬餌
說起路亞鮎魚,只要用對了餌就等於成功了一半。要知道,鮎魚可是近視眼,它們捕食都是憑借嗅覺和觸覺,所以那些一點兒味道都沒有的擬餌肯定在誘魚效果方面大打折扣。的確,用擬餌釣鮎魚肯定不如那些帶腥味的活餌來得快。
但是不要忘了,鮎魚是一種兇猛的攻擊性魚類,它們身體兩側的側線就是自己的「眼晴」。鮎魚可以通過側線感知獵物在水中遊動時產生的振動波,這會直接引導鮎魚對目標發動攻擊。這也就是為什麼「近視眼」的鮎魚在夜間一樣能捕食的原因。
從各種擬餌的設計理念來看,目前市面上的各種淡水擬餌針對鮎魚都有效果,但是具體情況還得區別對待。首先,鮎魚喜歡在底層活動,所以選餌方面必須符合直擊底層這一要求,也就是說擬餌產生的振動波離鮎魚越近,就越有機會釣獲它們。在擬餌的選擇方面,旋轉亮片、勺形亮片、斜切亮片、VIB、包鉛魚、鉛頭鉤加軟蟲釣組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而德州釣組、倒吊釣組、無鉛釣組在防掛方面更有優勢;
如果要搜索遠處的深水,我一般會選用15克左右的金屬VIB。重餌的好處是拋得遠,但也特別容易掛底,而釣鮎魚又必須搜索底層,並且市面上好的VIB都比較貴,這一點讓廣大釣友非常糾結。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使用便宜的亮片或鉛頭鉤軟蟲釣組來路亞鮎魚,原因很簡單,只要這個擬餌能在水中產生較大的振動波,那麼對鮎魚就一定有吸引效果。
所以我大可不必購買那種很貴的亮片,一來掛底會很心疼,二來效果跟便宜的亮片相比也沒有太大的差別。亮片方面,我喜歡使用柳葉形亮片和勺形亮片,因為柳葉形亮片在水中表現出的泳姿態是S形運動軌跡,這種泳姿更有利於提高鮎魚尾追攻擊的命中率;而鉛頭鉤加軟蟲釣組則是最理想的路鮎用餌,因為只要采用跳底的手法,就能把藏身在石隙中的鮎魚勾引出來並成功釣獲。
其次,針對不同的水情及魚情要用不同的擬餌來作釣。拿泥鰍黨打窩為例,泥鰍打窩屬於人為幹擾水域環境,很快就能改變作釣水域的魚情。此時我們只需要找到水下泳姿與泥鰍一樣的擬餌就可以了,雖然擬餌的效果不如活泥鰍,但是一樣可以中魚。比如鉛頭鉤卷尾釣組、S形小亮片、左右小幅振動的小米諾等擬餌,都有可能釣獲鮎魚。
五、操作手法的合理運用。
活餌可以憑借其固有的味道直接吸引鮎魚上鉤,但擬餌必須要動起來才會引起鮎魚的註意,這也就是路亞釣法的真正樂趣之所在。用什麼樣的手法操作擬餌來成功吸引鮎魚的註意,這一點是非常值得考慮的。
鮎魚相對於其他對象魚來說,屬於慢半拍型的攻擊性魚類,它們沒有翹嘴、紅尾那樣的速度,也沒有鱸魚、鱖魚那樣的打伏擊的能力,它們只會慢慢跟著獵物,然而加速上前攻擊。這樣的攻擊特點就要求我們在控餌手法上要慢。如果是用亮片或鉛頭鉤軟蟲釣組路亞鮎魚,那麼均可采用貼底慢收或跳底法來控餌。
使用亮片路亞鮎魚時,如果采用路亞翹嘴那樣的緩慢回收的手法,基本上釣不到鮎魚。我所采用的亮片跳底手法,就是先讓亮片沈底,然後再小幅度抽竿,再讓其沈底,再抽,如此不停地重復,這樣鮎魚就會在路亞緩慢下沈或者上升到速度最慢的時候發起攻擊。
其次,用貼底慢收線的方法雖效果不如跳底手法,但一樣也能中鮎魚。只不過采用這種手法需要釣者熟悉釣場的地形結構,這種手法總的要求是既要貼底又要慢,所以掛底的概率非常大。如果不熟悉水下地形,最好不要采用此手法。
使用鉛頭鉤加軟蟲釣組作釣時,主要手法也是拖底慢收和跳底兩種。拖底慢收的動作要領是將餌拋出後,將竿尖指向斜上方45°,待餌沈底時,輕挑竿尖,同時緩慢搖輪收線,始終將釣線繃緊,保證讓餌不著底,或貼著底在水下滑行。
如若感覺遇到障礙物,再上挑竿尖,讓餌自然躍過障礙繼續貼底滑行。通常情況下,都是在挑動竿尖後出現咬口。由於竿尖一直指向斜上方45°,釣線也一直處於繃緊狀態,所以只要有輕微的頓感,我們都要大力揚竿刺魚,因為此時留給你揚竿的幅度並不大。
使用鉛頭鉤加軟蟲釣組作釣,其跳底手法和操控亮片一樣。無論是使用亮片還是軟蟲釣組,在中魚後都必須大力揚竿,讓鉤子穩當地刺入鮎魚堅硬的上顎或下顎,否則很容易因為刺入的角度偏差而拉直鉤條或者脫鉤,這一點大家切記。
六、路亞鮎魚的裝備。
一直以來,我對於路亞裝備的要求都不是太高,因為我深知自己玩的是如何釣魚,所以我對裝備的要求並不高,只求裝備得心應手。鮎魚一般在晚上比較好釣,所以我們就要準備適合夜釣的裝備。可能有人會問夜釣時需要遠投嗎?我的答案是根本不用。
1.竿子:路亞鮎魚要搜底,如何辯別是咬口還是擬餌撞底,就要看竿子的傳導性及調性了。好的路亞竿傳導性能精準,手感明顯,但是價格也不低。鮎魚屬於大型攻擊性魚類,所以針對它們的竿子調性可以選擇M調或MH調。
如果作釣水域內鮎魚個體不大,也可以酌情使用ML調竿子,畢竟手感會好一點,能讓釣者充分享受搏魚的樂趣。竿子長度方面,不需要遠投的話可以選擇常見的1.98米或2.1米的竿長。如果是晚上出門路亞鮎魚的話,我建議大家還是使用直柄竿搭配紡車輪,這種搭配容易操作,而且不容易炸線。
2.輪子:以紡車輪為主,水滴輪為輔。之所以這般選擇,主要是因為鮎魚在晚間一般都是在有結構的淺灘水域活動,這種水域的水下地形比較復雜,而紡車輪使用起來更為隨意些。
3.釣線:鮎魚是有力量的魚種,如果是用尼龍線的話,保險起見建議用到4號線;若是用PE線的話,可用1.2或1.5號的8編PE線。
4.擬餌:我已經在前文詳細介紹過針對鮎魚的擬餌,在此不再贅述。
路亞裝備的優勢就在於輕松便捷,不像臺釣裝備那樣大箱小包一大堆,所以可以一邊走一邊作釣。如果實在晚間路亞鮎魚,除了上述這些主要裝備之外,建議大家再加一個頭燈和一雙防毒蟲的高幫野戰鞋。如果釣場環境極為復雜,這些必要的安全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