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掌握了釣技與餌料的合理應用,垂釣中與以前相比有了較大的提高和收獲,你才感到運用的樂趣和釣魚知識的深厚。同時,釣友們要善於辨別餌的質 量,不能靠用鼻子去聞,你聞著好聞就說這餌好,你說好不行,要讓魚去分辨才知真好和假好。
化氏生產的魚餌(除附屬添加品、蝦粉、赤尾青、白粉)都具備越搓越粘的特性。化氏的蝦粉打開包聞時腥味並不大,但與水混合後真腥味就出來了而長時間不減味,釣友不妨找類似價位的同類產品比較一下便知。 在實際應用中,就搓餌而言,開始調餌不要反復揉搓,先讓餌散散的。
餌入水散落、霧化先起到誘魚的作用,然後根據上魚的快慢,你那掛餌的手,隨時就把那散散的餌搓到你需要的軟粘度,和霧化快慢的程度。面粉是散的,加水成了 濕的,你不揉搓拋到水裏一會就散落了;如果你揉了幾遍,再拋到水裏那就需要一段時間才慢慢散開。
餌的運用道理是與蒸饅頭和面一樣的,而且餌是越搓越粘。如 果魚上得快,到位就有信號,你就輕、少揉搓;魚上得慢,你掛餌的那只手,掐一團散的餌,反復揉搓幾遍,你感覺就不一樣。所以一團餌的軟、粘、硬、散狀況, 由你心裏想、手上做,這就叫靈活運用。釣魚要動腦子,要用心,別人釣的好,先不要問別人用什麽餌。有時別人釣的很好,你向他要了一塊餌,但你卻釣不到魚, 為什麽?就是你沒去琢磨怎樣用餌和釣法。
由於魚情的多樣化,公司推出化氏冬釣鯽,其餌的狀態最適應比賽,使釣友們調整餌更快捷。釣友們知道釣多大的魚,看冬釣鯽包裝上的說明便一目了然地掌握了搭配方法。 當我們掌握了餌料狀態的配比要求時,應再考慮浮漂、線組搭配和調釣的合理與否。 筆者在多年的比賽中,一直強調浮漂的信號要與餌料的狀態形成一種默契。如果調釣正確,而出現空槍多的現象(排除子線粗細、鉤大小的因素),空竿出水後,要觀察餌的殘留情況。
對魚餌的殘留問題,筆者認為不論釣大釣小,釣快釣慢,鉤上必須有殘留。一點殘留沒有,餌在水下,魚無直覺上的攻擊目標。在垂釣中,釣者拉兩顆漂亮的餌團下水,提竿空槍,觀察後發現兩鉤上均有圓圓的殘留,不拉餌再拋竿下水,往往釣上雙尾來。
這證明,殘留魚餌魚照樣吃,其主要原因是殘留的大小問題。大了,魚吃第一口不進嘴,入口不好再吐出來,就出現了空槍。當比賽中已無時間再重新調魚餌, 釣手在釣中應該放過第一或第二信號再提竿,一般不可以拉小團解決入口問題。魚餌餌團拉的太小,誘魚作用就失去了,餌團太小會越釣越慢。所以,在下場比賽 中,適當加一點尺上或赤尾青,相對減少拉絲粉的 比例。還要註意不要把餌團反復揉搓,一定要用雙手握團最好。開始拉餌肯定狀態差一點,中後期就會拉的正常。
如果開始拉的就很漂亮,中後期殘留就會很大。釣 手也可以把一塊魚餌分兩次握團,調餌時,分出一半作為上半場用,另一半放在食盆內不揉搓,不握團,暫用潮濕毛巾蓋住,半場過後,再取出另一半來簡單一握團 即可。
魚餌的狀態與拉餌方法也有很大的關系,釣者應多總結拉餌的操作經驗,摸索其直拉、側拉、平拉、重拉、輕拉、分單鉤兩次拉法的技巧。不論怎樣拉,兩鉤必 須分開。還要註意一個關鍵現象,子線一定要綁在鉤的內側。如子線在鉤的外側,再好狀態的餌,拉出來肯定上小下大2團魚餌,像寶葫蘆那樣。
調拉餌的技巧,關健是水的比例是否合適。有些釣友特別喜歡在拉餌裏再加拉絲粉,實際是不應該的。拉絲粉加多了,拉不出漂亮的魚餌來。漂亮標準的拉餌,拉出 來的魚餌不論大小都是圓的。所謂水比,魚餌包裝的說明是比較中性的,不是絕對的。 你現場應用的量具是否準確使用?隨便倒上一杯餌料,眼看是一杯但你反復晃晃量杯,就不是一杯了。如果你拿量杯實實在在頓幾下,顯的就更少了。
所以,用餌也要總結經驗不用量杯照樣能把餌調好。當餌水混合攪拌後一般都要放置5-10分鐘,到時間後用手按一下,感覺像人的耳朵垂或嘴唇那樣柔軟度 較合適。如感覺硬了,用五指沾水彈之,滲透一會用五指劃散,然後握成團即用。感覺水多了,用五指把餌劃散,撒幹餌,再劃拌均勻,等吸透水,握成團即可使 用。
當你不註意把餌已握成團時,才感覺餌太軟了,再把餌團裏加幹粉就會失去原餌效果,可用幹毛巾,或衛生紙巾餌團包住,讓紙巾把多余的水吸出來即可使用。 記住,餌料袋上的餌水比例說明,比越大的餌料滲透水的時間肯定要長,反之則短一些。例;化氏尺上用水調和後放5-10分鐘,化氏無雙用水調和後2-3分鐘即可。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