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生性警惕的大鯽魚,下面分享5個釣大鯽魚技巧。

1.深水淺窩

大鯽魚通常在水體較深的池塘裏棲身,在釣魚之前,首先找的池塘要有較深的水體,而且是有水草和其他能使鯽魚喜歡的生活環境的水塘。然後,要將誘魚的窩子打在距離池塘岸邊4~5米、水體不深不淺處,最好多打幾個,並逐一做好記號。大鯽魚通常喜歡聚集在深水塘中較淺的水域 。

2.物色多年未清過的老池塘

因為並非任何池塘中都有大鯽魚,所以多找幾處有大魚生活的池塘是必需的。因為鯽魚長得很慢,500克的鯽魚,需要3年左右才能長成,更大的鯽魚就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釣魚之前,必須先摸清池塘的底細,作詳細了解,垂釣的目的地只能選在多 年沒有清過的池塘。那些每1~2年或2~3年就清一次底的池塘,就不必白花時間和誘餌去打窩。

3.掌握垂釣季節

並非在任何季節都能釣到較大的鯽魚,即便可以釣到,數量也不會多。因此必須掌握:鯽魚每年的產卵孵化時期是在春季和秋季的後期,魚兒必須攝入較多的食物、積蓄較多的養分作為生兒育女之需,所以這個時期垂釣,容易有大鯽魚上鉤。而在進入嚴冬前的秋季中、後期,由於嚴冬不能攝食了,魚兒必須趁這個時期盡量多攝食,作為度過冬天的需要。

 

4.隨草打窩

撒餌打窩時,要將池塘裏什麽部位有水草弄清 楚,一定要在靠近水草生長處不遠的水域撒餌打窩。因為鯽魚膽子很小,總要找些有水草或其他比較隱蔽、可以藏身的水域才能安心0 31 生活,它們不肯在光照很強的地方停留。

5.排除小雜魚幹擾

在釣鯽魚時經常會遇到一件麻煩事,那就 是小雜魚的幹擾。通常會有小雜魚在釣餌上觸觸碰碰,從而使得浮漂跟著不斷地小浮小沈,使垂釣者經常分心,非常令人討厭。對付這種情況,一般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釣餌改用素餌,小雜魚發現是素餌,一般都不吃,而自行離開。 二是撒窩的誘餌用酒浸過的米粒,小雜魚對它不感興趣。三是在較渾的水中垂釣,很少有小雜魚來幹擾。 四是用螺螄肉、蚌肉搗碎後投在窩子的附近,可把小雜魚吸引到旁邊去吃食,餌鉤可少受幹擾。 五是用最小的漁鉤,裝上很少的紅色活蚯蚓,可以很快地把小雜魚釣除 。

下面詳細介紹釣鯽魚的方法;

釣鯽魚前,將釣具和釣餌準備好,選擇好釣點並打好窩以後,接下來就要進入正式釣魚的階段,開始下釣時要做好三件事。

 

1.安裝釣餌和觀察窩塘

在打好窩之後,過5~20分鐘,一些 聞到魚餌香味的鯽魚就會陸續來到窩點探察究竟。所以在這幾分鐘空隙內,要安裝好釣餌。釣鯽魚,用紅色的蚯蚓最好,以3~4厘米長的蚯蚓最合適。若是臥鉤,可將整條的蚯蚓裝上;若用朝天鉤,可用半截稍大些的蚯蚓就行了。

裝好釣餌後,要先觀察一下窩內來的魚多不多,如果魚來得多,水面會有許多小氣泡泛起(俗稱魚星),釣魚界的術語叫作“大醒”;如果來的魚少,就叫作“小醒”。

但不管來的魚是多還是少,此時都應開始下鉤垂釣,不可坐失良機。若打窩之後始終沒有魚來,這個窩子就成了“啞窩”,需到別的窩子去下鉤。但需要註意的是,醒窩子都會有早有遲,快的可能3~5分鐘就醒,遲的則需要半小時甚至1小時,所以必須耐心等待1小時之後再作出去留的決斷。

2.徐徐下鉤,並註意浮漂動靜搖如果有魚兒在窩子裏活動時, 就會不斷有小氣泡出現在水面,說明下鉤的時機已到。

先將釣鉤放入水中讓它下沈,測試一下水有多深,然後考慮餌鉤應沈入多深比較適當,然後將浮漂調整在適當的高度,如果是用6截羽梗製成的浮漂,那麽當餌鉤下沈後,水面上浮著3截羽梗,其余半數浮漂都沈入水中,那就可以了。

在下鉤時,為了避免將魚嚇跑,要讓漁鉤慢慢下墜,不能猛然一下,使水面發出聲響。為了引起魚的註意,引誘它們前來攝食,最好當餌鉤沈至水的中層,將要到達水底時,略微抖動一下,然後讓餌鉤沈到水底。

這時為了清楚地觀察到浮漂的動靜,要輕輕地把水面上多余的漁線撥在一邊,不讓它擋住釣者的視線,一旦發現有魚吞鉤時,及時提拎漁竿,免得措手不及,錯過最佳時機。

3.準確把握提鉤時機對於提鉤的時機要準確地把握好,首先 要註意盡量避免提鉤時會遇到的麻煩與困難。

值得註意的是,要適當控製竿梢下漁線的長度,多余的活動漁線,保留在水面上的最好控製在0.5~0.8米,否則容易出現以下情況:一旦發現有已吞鉤的魚,需要舉竿提鉤時,正常只要將竿舉至70°~90°就能從水面提出魚,但此時因為線太長,卻需要將竿舉至200毅角才能把魚提拎上岸,這樣不僅費力費時,往往還會導致釣餌和魚一起纏在水草叢中,甚至拿不到魚不說,還會搞得竿斷線折。

關於提鉤的時機,應註意以下幾點:

(1)當餌鉤沈在水中時,浮漂如果只是略微點了一二下,這並 不是魚兒已經吞鉤的跡象,很可能是魚兒試探性地嘗了一下魚餌的滋味,或只是魚兒碰動了餌鉤,此時不可貿然起鉤。

(2)如果用整條蚯蚓作餌,若見浮漂連續捧、拖幾次以後就不見動靜了,這是魚已將鉤吞入口的跡象,應立即起鉤。

(3)如果做餌的蚯蚓較長,漁鉤上只套了半條,鉤尖之外還有一小段多余的蚯蚓在蠕動,此一情景最能引魚撲食。但此時若出現浮漂稍有沈或捧的跡象時,還只是餌的多余部分被魚咬住,並沒有將餌吞入口中,這時不可以提鉤,要等到浮漂大捧和反復捧時,才表明魚兒已將鉤吞進口中,此時起鉤較有把握。

(4)如果安放的餌較小,剛能裹住漁鉤,若浮漂出現“捧”或 “拖”的跡象時,便可立即起鉤。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