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季節作釣鯽魚,進水口位置,得天獨厚的優勢吸引了大量鯽魚的聚集,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釣位。
一,那麽什麽是進水口呢?顧名思義,就是一片水域,有水流入的地方。可以是水庫的上遊位置有水緩緩流入,池塘的入水口,或者河道的攔河壩下邊,閘口位置有水往下遊流入。這些地方都會受魚兒鐘愛,在此活動覓食。
二,為什麽魚類喜歡進水口附近活動。魚喜歡進水口,一方面跟魚的洄遊習性有關。魚類經過千萬年演化,為了適應外界環境變化而運動的一種行為習慣。一般進水口兩側會有水草生長,水草也是魚類喜歡躲藏的地方,春季魚兒逆流而上,尋找水源地,在水草裏產卵哺育下一代。
進水口附近有豐富的食物來源,水裏的微生物,植物殘屑,昆蟲幼蟲,植物的種子,通過水流沖到入水口附近,是魚類天然的食堂,吸引著魚類停留聚集。
進水口水是流動的,水質比較清澈潔凈,而且流動的水含氧量比較高。魚類通過兩鰓過濾流水獲取氧氣。在流動的水域能夠獲得更充足的氧氣供身體需要。
三,在進水口作釣的調釣要求。進水口處水是流動的,雖然魚比較多,在作釣上卻有一定的困難。建議采用小跑鉛釣法,應對走水魚多的魚情。
1,小跑鉛的調釣比較簡單,首先不綁鉤子,重鉛找到底,使浮漂露出兩目。用最上面的太空豆做標記,然後下拉浮漂十公分。
通過修剪鉛皮使浮漂剛剛露出漂尖,調漂即完成。然後綁上雙鉤子線,上推浮漂至定位豆處,即為無鉤狀態調平水釣兩目。
2,這種釣法相對來說比較鈍,又不失靈敏。註意要點是,子線要剪短至15公分左右不能留太長,影響魚的出口信號。為避免魚吃中鉤子後出現脫鉤問題,鉤子的選用要比正常情況下大一兩個鉤號。
3,用小跑鉛釣法,有時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釣目有時變低。排除窩點水底不平之外,主要是由於鉛皮太重,拋竿太滿所致。
解決方案是,拋竿到位後,要輕輕把魚竿往後拉一下,然後再送回竿子。以此來調整水底鉛皮狀態,使水線在水底保持垂直,而不是斜著,影響釣目的變化。
4,對浮漂的要求,浮漂盡量選擇短棗核型浮漂。這種浮漂能夠最大化地減少水流的橫截面積,減少水阻,更具有抗走水的作用。
浮漂的吃鉛盡量小一點,如果能夠看得清漂目,盡量選擇細尾浮漂,更利於觀察魚的出口動作。
5,餌料的使用上,不強調霧化更註重餌料的附鉤性強。因為流水的緣故,霧化好的餌料不利於附鉤性的提升。
而且霧化物在水裏隨水流飄走,不能夠在窩點形成霧化區,反而起反作用。
激流勇進,進水口處的魚都是比較健康的一批。在進水口作釣,在娛樂的同時,魚獲留大放小帶一部分回家做菜,吃著也比較放心。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