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速比,通俗的來講就是輪子的主副齒輪的轉速比;例如6.3:1,意思就是:搖柄軸上的大齒輪轉一圈,輪軸上的小齒輪就要轉6.3圈。速比的設計除可以快速收線外,還有“四兩撥千斤”的功能。大概可以這樣理解:我用1牛的力來轉把手,那麼魚要用出6.3牛的力才能不讓我轉動。
高轉速比,可以快速收緊余線;中魚時快速拉出障礙區;大水域快速搜索等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在控製一些硬餌泳姿時,或要求慢拖時,不如低轉速比好控製。此外,轉速比越高,同樣拉力的情況下,搖起來就越費力;原因是高轉速比把力量轉換成高速,道理正如變速自行車一樣。你別不相信,不用很大的魚就讓你發現,再多的軸承都是轉不動了。(想象一下,你一定見過有人在溜魚時做抽竿動作,為什麼要做抽竿的動作呢?)
說到這裏,大家每次釣魚都在用到轉速比,但你真正的了解過它嗎?例如一些釣友在說操作手法時,“慢收+輕抖”。這個當中的“慢收”實在太籠統了。有些會說的具體一些,屁如“一秒轉動一圈搖把”,還是沒人具體意義;只有說到“我的輪子轉速比是6.3:1,每秒轉一圈搖把”才算是具體化。好,說到這裏,我估計99.9%的人都不知自己轉一圈搖把到底卷了多少線回來,也即是你的餌遊動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當然,實際釣魚時也不用真的精確到零點幾米每秒。只要粗略的知道,天長日久後,不管什麼時候,需要什麼速度,才最可能上魚,已經深深的鉻在你的潛意識裏了。隨便拿起一套裝備,看看轉速比就清楚自己該怎樣操作了。

看似很復雜,其實也很簡單。一般人的裝備都不多,常見的輪子的轉速比也就是那幾個。以紡車輪為例,我的一個紡車轉速比是6.2:1,線杯最大外徑是40mm;2號尼龍線在繞線器轉一圈時卷的線長度約為126mm(40*3.14),實測為130.8mm;搖把轉一圈時收線約130*6.3=825mm;即0.825米;一米有多長大家總有個概念吧?經過這樣一個計算,你是不是心裏清楚自己的餌是“受傷的小魚”還是“水中潛艇”呢?

摘要:進來有些朋友在網上詢問關於雙軸卷線器(水滴輪、鼓型輪)應該如何搭配竿子,速比快慢該如何選擇的問題。關於選擇雙軸卷線器(水滴or鼓型輪)速比的常識進來有些朋友在網上詢問關於雙軸卷線器(水滴輪、鼓型輪)應該如何搭配竿子,速比快慢該如何選擇的問題。

路亞水滴輪的速比的選擇

小野在這裏想把自己對於輪子的一些粗淺認識拿出來和大家共同研究。
我們拿到一只輪子通常首先回去關心他的速比,其次是容線量。

何謂速比?何謂高速比?何謂低速比呢?

通常速比標識的參數代表了:我們手柄搖一圈線杯轉動幾圈,例如:7.0:1那麼就是手柄轉動一圈線杯轉動7圈。
高速比、低速比:一般高速比低速比沒有明顯的界限,通常6.3:1(含)以下我們稱為低速比,7.0:1以上的算作高速比。
低速比的優勢:通常職業釣手使用Swimbait、spinnerbait、crank、minnow時候會選擇低速比輪子。因為在操控諸如上述所謂搜索餌時候,低速比可以更好更均勻的控製擬餌的回收速度,並且就我們通常所使用的浮水CRANK、水面popper等等在特定的時候也會去做一些點對點的攻擊,並不是一味的大面積快速搜索。所以這個時候低速比的輪子就體現出了擬餌在局域水面上的優勢,不至於手柄輕輕一動就竄出老遠。
高速比的優勢:高速比輪子的特點就是回收擬餌的速度較快,在作合的一瞬間具有相當的爆發力。這個特點剛好符合我們用jighead或Texas在障礙區裏作釣中魚時要強調刺魚的爆發力和迅速將於帶離標點的要求。所以在大多數釣手軟蟲作釣障礙區時都會選用較快速比的輪子。但是也有特殊情況,例如在重障礙的草區:通常嘮叨中障礙的草區都會使用比較大號的jig,並且中魚時難免會連魚帶草一起摟。類似於雷強。這個時候為保證輪子足夠的絞力已經能容納更多的強力釣線,在這種地方作釣JIGhead或者大型Texas時很多釣手會選用低速比的較大容線量輪子。
以上是雙軸卷線器的最基本的實用的常識,但願對於初學的朋友們會選擇輪子時候會有所幫助。但是也不排除在一些特殊情況時候對於輪子的選擇會遇到一些特殊的變化。這裏我不多贅述。等到大家遇到了新的問題時候我們再共同探討。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