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幸去了一趟東南亞幾國遊釣,將多年來一直向往的魚類來了一次親密接觸,整個釣行也是愜意無比,這次的釣行主要是來尋找我一直想要釣的孔雀鱸,這種漂亮的魚種一直就是我“魚情人”。
孔雀鱸一般叫做:皇帝魚,屬於鱸形目隆頭魚亞目中慈鯛科(Cichlidae)的一種(其實大家常見的羅非魚也屬於這一科哦),很多釣友都叫做它的英文名:“royal pavon peacock BASS”,其實它的學名應該叫做:“Peacock Cichlid” 孔雀鱸原產於亞馬遜溫暖的水域,東南亞地區也有分布,不過它們應屬於外來物種,釣他們的最好時期就是每年的夏天和秋季,孔雀鱸在路亞人心中有著很特殊的位置,除了釣獲魚的外形顏色很上相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釣上孔雀鱸後的力道和動作極為過癮,那種中魚後的沖擊力絕對要比黑鱸魚要高一個檔次,這也是很多人熱衷它的原因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為馬來西亞那邊白天的溫度較高,白天日照均在30度以上,並且濕度較大,與國內的很多地方的夏天有很大不同,讓人覺得比較難以適應,在與當地的朋友溝通後了解,如果想釣孔雀鱸最佳的時間是每天的清晨到太陽升上來之前,大約在早上的6、7點鐘到9點多鐘之間,其他時段大約在下午臨近傍晚的時段也是比較好的。
在擬餌方面選擇一般我咨詢當地的釣友他們喜愛用修長型的米諾來釣,操作手法基本基本為,收線-停頓-抽竿 如此循環操作即可,當然追求暴爽的感覺也可以使用撞水型波爬以及鉛筆、水面拖拉機一類的擬餌也可以引起它們的註意從而發起攻擊,不過在操作這種類型的擬餌一定要稍慢一些收線,不過為了適應不同的情況和天氣條件,建議大家可以多準備幾種泳層和顏色類型的擬餌,以適應不同的需要;(我還聽說在魚口不好的時候使用軟蟲能起到不錯的效果,但是這種方法我並沒有試過,所以並不清楚,沒有發言權啦!)在釣竿方面因為我是船釣所以一般采用1.98-2米左右的直柄或槍柄竿,搭配10-15ib的釣線,這樣的範圍一般應該可以應對住體長約在50-60公分的大個孔雀鱸,在中魚後不要急於求成,要充分享受搏魚的過程,在野生環境內長大的孔雀鱸力道相當足,對於我們釣魚人的沖擊感相當強烈!
標點選擇,通過當地朋友的介紹和自行的摸索,尋找可能存在有孔雀鱸的標點一般為,較平靜的內彎內的倒伏的樹木雜枝處、一些長有較密水草和水生植物的位置都是孔雀鱸伏擊攻擊覓食的地點,以及深淺交界的位置和水生灌木周圍的地方,這些地方也是一些小魚的棲身之地,這裏同樣也為孔雀鱸提供了絕佳的覓食的地點,所以這些地方也是需要註意的。一般在船上我是以扇形拋投搜索可能的標點提高效率,有些地方孔雀鱸會成群的追捕小魚覓食,這時候你在觀察水面的時候會發現漣漪水花四濺,並且有較大的聲響,這個基本可以判斷此處肯定有孔雀鱸在活動,這時候拋竿定有很高的幾率中魚。
如今新的一年的路亞季有開始了,大家如果今後有機會去到東南亞,一定要體驗一下孔雀鱸,我相信它能帶給你無窮的樂趣!
感謝網友[中西馬良1968]投稿!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