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有很多河川、湖泊、溪流、池塘以及各類人造水域,他們可能因自身的特點不同對於作釣的標點選擇也不盡相同,在大家面對一片陌生的水域時,我們要首先考慮哪些地方是有魚的,那些位置是潛在的好標點,我們需要進行一些判斷,這些基礎的經驗,可以給諸位新晉玩家提供一些簡單的參考。
首先來介紹鱸魚(BASS)的習性:
BASS BIOLOGY (鱸魚習性)
一:Cold Blooded(冷血性):
BASS的體溫, 應該說, 它們的新陳代謝是由水溫決定的. 水溫越高, BASS的新陳代謝越快. 一般BASS在15-24攝氏度的時候最為活躍. 10攝氏度以下的水溫會讓它們的新陳代謝減慢,從而導致攝食不積極. 而在26攝氏度以上,水中的氧氣濃度又會過低,導致它們身體不適. 一般水中如果出現死魚,就是代表水中含氧量過低了比水溫更重要的一個影響魚的因素就是水溫的變化了. 水溫的變化對淺水層BASS的影響要比對深水層BASS影響大.而水溫和水溫變化,不過是在分析魚時候要考慮的一點而已. 下面就是其他一些要考慮的部分。
二:A Schooling Fish(群居性):
如果你在一個點釣了一條BASS,那麼你很可能在同一個點釣上另外一條. 所以一旦你”定位” 了魚的位置, 最好加快搜索速度,把這個釣點從不同方位仔細搜索一翻. 還有就是不要把釣的魚立刻放流, 而是要把他們放到船中的養魚池中. 原因自然就是因為放流的魚會讓整個魚群警覺起來,註意水層,水層越深,魚群一般聚集的越緊密. 還有就是一般一群BASS的大小都相差不大。
三:Near Bottom(貼底性):
BASS通常喜歡呆在水底,或者代表水底的地方. 一般它們越是靠近底,越具有掠食性. 所以知道水底深度可以告訴釣魚人應該用哪種假餌. 水底的變化,組成和深度都對搜尋魚起著至關重要的提示作用.
四:Predators(掠食性):
BASS是掠食者,所以它們喜歡活動的食物. 不過它們不會追擊,而會守株待兔,希望獵物自己送上門. 所以拋投的準確性和餌的呈現就愈加重要了.
五:Seek Safety(躲避性):
野生的BASS是掠食者,但同時也是別人的食物. 所以它們會利用各種水中障礙物和水深變化來逃避敵人的攻擊. 小嘴鱸和斑鱸都比大嘴更喜歡深水. 但是即使是可以在淺水中發現的大嘴鱸,也還是不會離開深水太遠的。
六:Near Structure(靠近障礙物):
BASS會借各種障礙物為攻擊的起始點. 這些障礙物可以是土堆,石頭,輪胎,木頭,水下草區,水下雜物或者任何一個不同於平底的東西。
七:Near Edges(靠近水邊或者面):
在掠食狀態下, BASS會讓自己貼近水邊,水面或者任何水的臨界,因為這樣有利於它們能夠伏擊獵物. 它們很喜歡呆在任何水體的交界處, 包括: 大石頭和小石頭交接,深淺水交界(落層),避光處和光照處交界, 水流和靜水交界,草區邊緣, 新草和
常在草的交界,木底和草區交界….等等。
八:Opportunistic(機會主義):
BASS一般都以魚蝦為食,但它們在這些食物缺乏的時候也會很快學著嘗試新食物. 所以只要釣魚人能在不同季節找到BASS不同的主要食物和它們的存在地點,就能輕松找到覓食的BASS,BASS不會放過任何的容易捕獲的獵物,所以受傷的小魚就是第一選擇了, 即使這些小魚平時不是BASS的最愛. 它們會吃蚯蚓,小蟲,鮃,蛙,蜥蜴,蠑螈,蛇,甚至鳥類.
九:Spawners(產卵):
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尤其從冬末直到夏初,BASS都會在產卵區逗留, 也就是在非常淺,有障礙物,卻離深水區不遠的地方了, 這段時間它們的生活完全和產卵相關. 所以在這時候找魚,要記住這種適合產卵的區域水越深,魚越大。
作釣環境篇:
湖泊
-
湖泊:
天然形成的湖泊可以是好的或者是極優秀的鱸魚釣場,這取決於它所在的位置。在南方,淺水的天然湖泊可以出產巨型的大嘴鱸魚。小的天然湖泊經常會呈鍋底形,各類生物都趨向於在多草的岸線附近活動。大的天然湖泊,尤其是北方的天然 湖泊。可能會有天然的暗礁、離岸的草灘線、水下的山包和深坑、島嶼以及其它的結構。北方的湖泊水會很瘦,水清見底,沒有多少水藻和浮遊生物。在這些湖裏黑鱸不是重要的對象魚,大眼鱸魚或者是虹鱒可能更常見。
-
多石的湖泊
高原上的水庫通常會是多石的環境,沒有很多的灌木和雜草。這些湖因為經常會因為太深、清澈見底、缺少藏身處和一些其它因素很難垂釣。在某些湖裏小嘴黑鱸是主要的垂釣對象,盡管水裏也有大嘴和斑點鱸。在這些湖裏,“陡點” ,深水河道,水底的斷崖和淺水平坦的產卵平臺集中了大部分的生物。主要的食物源是小龍蝦和喜歡遊蕩的餌料魚如threadfin shad(美洲西鯡 鱸魚獵物)。天然的石底湖泊,就像最北方的那些,是極好的小嘴黑鱸釣場。這些湖很大,釣魚人應該把精力集中在離岸的暗礁、石堆和島嶼、駝背包、“陡點”等地方。
-
流水湖
流水湖通常比多數的水庫要狹窄,有更多的水流。下遊的出水口通常是最寬的“陡點”,湖隨著它的流向逐漸變小成為河流。流水湖同樣也是好的鱸魚釣場。這些湖裏通常用作控製洪水和航運不是垂釣,水位經常會有顯著迅速的變動, 鱸魚產卵比較難。水流是在這些湖裏釣魚要應對的因素之一。魚兒的遮蔽物通常只存在於淺的支流和岸邊。魚兒會停留在主流以外的結構如巖石、倒下的枯木、翼壩、石堆和大卵石、壩附近的護坡等。水裏的石梁和陡坎在這些湖裏更加重要。 尋找那些在“陡點”和石梁淺水處追逐小魚的鱸魚,一些快速運動的擬餌在主流附近會有很好的效果,比如無舌的Crankbait(VIB等)。
人造水域:
後期改造水域
-
水庫
在人造水域中,水庫是大家經常涉足的地方,在水庫裏,水位經常會因為季節性的下降而變化。當水位變動的時候,岸邊的雜草和植物相對水面的位置也會發生變化,因此,鱸魚不得不使用淺水灌木,倒下的圓木等地方藏身。當水位連續幾年上漲,灌木的情況惡化的時候,淺水垂釣就會變得艱難,魚兒也會離開岸邊。被淹沒的結構,如河道和溪流,水下的島嶼、山包,成排的樹樁、水溝邊的立木和人工結構如路基、柵欄、房子的地基等等都給鱸魚提供了停留和藏身之地。另外,許多水庫提供額外的餌料主要是成群的餌料魚,如threadfin shad(美洲西鯡 鱸魚獵物) 這些會帶來隨後的隨著風和水漂流的水藻和浮遊生物的爆發。離岸的“陡點”(露出水面的尖削小島)對鱸魚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們可以把它用作參照標記和深水與淺水間的潛伏地帶。水的溶氧量不足是氣溫高時水庫的常見問題,因此鱸魚可能會只能在某個深度找到――“冷暖交匯線”(水溫在一尺以內有半度到一度的變化)同時包含低溫的水和充足的氧氣。
-
魚塘(管理釣場)
小湖和人工的魚塘也是很好的鱸魚釣場,能藏有大的鱸魚。很多都在私人的領地上。在釣魚前先要征得主人的同意。岸線是多數魚塘釣鱸魚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那些水位常年穩定,岸邊雜草叢生的地方。倒下的枯樹、深坑和人工壩周圍的亂石底的位置是很好的釣點。魚塘裏可能會有很多的植物,致使釣鱸魚困難但鱸魚生活得更好。頻繁垂釣的魚塘裏天黑以後上魚可能會好些。
自然河流篇:
河流/溪流
-
河流
河流可以給鱸魚提供理想的棲息地。河水的溶氧量很高而且通常從水面到水底都很均衡。河流面對的捕撈壓力低於湖泊。相對於湖泊河流的水溫也比較穩定,通常是冬季水溫稍高於湖泊而夏季水溫稍低。在急流的邊緣搜尋鱸魚時,岸邊阻斷水流的物體如樹樁,倒下的圓木的下方的回水灣是鱸魚喜歡的藏身地。水底有阻斷水流的石梁的地方也是河流中理想的釣點。因為攝食的魚會因為這些地方成群的餌料魚而聚集。河流拐彎的地方,漂浮的可藏身的雜物,水底和水面也是河流中有鱸魚的地方。河道中間的物體,比如主流中大的圓木,大圓石,有可能是極好的鱸魚釣點,因為魚兒有“傳送帶”不停的帶來食物。
-
溪流
溪流大部分被釣鱸魚的人忽視掉了,實際上溪流是出色的鱸魚釣場,尤其是對於那些喜歡低水溫的品種,比如小嘴黑鱸。在急流下的深坑裏,斷崖或者是陡岸的正面搜尋,被急流沖刷內凹的溪岸是極好的“留魚區”,尤其是在那些藏身之地珍貴的狹窄溪流中。鱸魚總是避開急流,記著去找那些水流中的樹木,巖石等物體,魚兒在它們邊上。
-
尾水
盡管急流經常會有一定影響,壩底尾水也是理想的鱸魚垂釣場所。鱸魚喜歡找尋丁字壩,樹木殘株,巖石,圓木等等任何能阻斷或是減速水流的物體。餌料魚類可以在壩底高度的群集,許多都在經過水閘的漩渦中時受傷,鱸魚們可以猛吃。在極炎熱的天氣和秋天尾水釣場效果最佳,因為閘口的水流溫度比周圍低。
感謝網友[bbsago]投稿!
原作者(譯者):垂釣天那西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問題請聯系小編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