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魚不咬鉤?垂釣者經常遇到、又為之著急的問題,就是魚不咬鉤。要解開這個“謎”,涉及到的學科很多。這裏,僅從多年實踐中觀察的一一些現象,作些初步探討。
(一)水中缺氧魚不咬鉤
釣者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悶熱的夏天或雷雨到來之前,成群結隊的白鰱、胖頭浮在水面,伸頭張嘴呼吸。此時,即使是將上等釣餌送到嘴邊,它也不會問津。這就是水中
缺氧的征兆。但在同一水域中底釣,鯽魚仍可上鉤。這說明,白鰱。胖頭對缺氧敏感,鯽魚不夠敏感,鯉魚介於二者之間。據科學家研究表明,水中溶氧量有1%的變化,都會影響到魚類的正常活動。通常室外空氣含氧量約2O%,在一個大氣壓下,能溶於水中的氧約為5%,所以在低氣壓下魚不咬鉤是很自然的。這也是出釣前要聽天氣預報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釣餌誘餌受汙染色不咬鉤
魚對異味較敏感,再好的餌料只要變味它就不吃。餌料的汙染源很多,常見的有。一是盛裝器皿不幹凈,或將餌料與有異味的東西混裝一個器皿中所致;二是吸煙釣者的手有尼古 丁怪味,裝餌時傳給了餌料;三是裝鉤的手沾染了魚的驚液,裝餌時也使餌料受到汙染。脫鉤跑魚的釣位也有這種驚液的汙染,3~4小時內都別想在此釣到同類魚。釣者應根據不同汙染源采取不同對策。
(三)在繁殖期間魚不咬鉤
有些魚種特別是鯉魚和狗魚,表現較為明顯,前者在產卵期不喜進食。後者在交尾期不喜進食。但鯽魚在產卵期則照吃不誤。還有一些魚如鰱、胖頭、草魚等,在北方不易自然繁殖,故在北方垂釣可不考慮這個問題。
(四)受驚嚇的魚不咬釣
魚受驚嚇的原因很多,持續時間長短也各不相同。要針對具體情況區別對待。一時受驚嚇的,持續時間較短,如飛機陰影、機器轟鳴等的驚嚇,約半小時左右可恢復。持續時間長的驚嚇,有的是因水位急劇下降,有的是因水域附近開山放炮,有的是因兇猛魚類或鳥類的追捕侵襲,還有的是因在捕撈期險些落網等等。這就要求釣者善於應變,因地製宜,選擇魚有安全感的水域垂釣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