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魚的動向好垂釣  中國釣魚人網。

一、適溫
類體溫隨著環境(水)溫度而變,所以,水溫是否適合魚的需要,就成了它生存與繁衍的第一要素。一般說,冷水性魚類在0~18℃範圍內,都能正常生活。熱水性魚類只適應20~50℃的水溫,10℃就會被凍死。我們經常垂釣的溫水性魚類的最適溫度是18~28℃,在水溫8~32℃時,其生活不會受太大的影響。常見溫水性魚類的適溫參考值如下:
魚種鯽鯉草鯧鯰鲌鰱
適溫範圍4~38℃4~38℃5~38℃5~38℃5~38℃5~38℃5~40℃
攝食溫度4~32℃5~32℃11~32℃11~32℃11~32℃10~32℃15~35℃
最佳攝食溫度15~25℃15~25℃20~28℃20~28℃20~28℃15~30℃22~30℃
停食溫度4℃以下5℃以下11℃左右11℃左右11℃左右8℃左右14℃左右
從上表可以看出,鯽魚耐低溫,鰱魚喜高溫,不同魚種適應水溫的能力不同,各自都有最佳攝食溫度和低溫下的停食溫度。魚兒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哪兒水溫適合它的需要,它就會遊向哪兒(即適溫遊動),而不會長期局限在某一個位置上。因此,我們垂釣也要隨著魚適溫而動,盡量使餌鉤的落點和魚兒的適溫遊向相吻合,才能獲得較好的垂釣效果。就淡水魚中的溫水性魚類而言,伴隨著它們適溫動向的垂釣時間應該是:
1.初春水溫較低時,以太陽照到水面後的9~16時為好,底釣水深宜1~2米,午間魚兒上浮時,也可酌情浮釣。2.4~6月是一年中的黃金釣季,此時氣溫宜人,水溫魚躍,各種魚胃口大開,應只爭朝夕,全天垂釣。3.夏季和初秋的白天,氣溫常在30℃以上,除了漂鰱子外,以釣深釣陰為佳,抓住“金早晨,銀黃昏”和皎潔的月夜出釣,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遇陰雨或突然降溫,魚兒可能從下層轉移到比較涼爽的上層活動,適時調整深度和釣法,效果會更好。4.9~10月是一年中的又一個黃金釣季,抓住秋高氣爽的有利時機全日垂釣,很可能心想事成。5.晚秋時節,隨著日照時間減少和寒流入境,氣溫水溫一天比一天低,魚兒上鉤率下降。此時垂釣與早春有些相似,但魚兒經過夏秋育肥後,已不像剛復蘇時腹空,進食不夠積極,餌料的香甜腥味濃一點,才能更好地聚魚上鉤。6.立冬後,在晴天和溫度偏高的日子裏,釣陽岸2~3米深的水邊,仍有耐低溫的鯽鯉上鉤;但冬至後氣溫水溫進一步下降,除魚塘和個別得天獨厚的水體外,自然水域中的魚大都進入冬眠和半冬眠狀態,除非餌鉤甩到它的嘴邊,基本上無魚問津。
以上六點,均指正常晴天、多雲天、陰而不悶天和小雨霏微天而言,若遇中到大雨,五級以上大風、低氣壓、驟冷驟熱和嚴重的人為幹擾等不利因素時,則要區別對待,一般不出釣為好。
二、趨氧
魚兒離不開水,也離不開水中的氧。水中的氧主要來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體外的空氣中。當氧足時魚兒食欲旺盛,吃得多,長得也快;缺氧時相反,輕則呼吸困難,身體不適,不思食欲,重則出現神經麻痹,身體失去平衡,甚至“浮頭”、“泛塘”,以致大批死亡。正因如此,魚兒趨氧的動向和適溫一樣,哪裏含氧量高,它們就會向哪裏遊動。適應魚兒的趨氧動向,我們垂釣時也選擇有利的時機和釣場釣位,采取靈活多變的辦法,才能盡量減少缺氧給垂釣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國釣魚人網 www.cnfisher.com
1.由於溫度越高氣壓越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越少,當我們聽到本地區在高空低壓範圍內,有南風暖濕氣流和33℃以上高溫的天氣預報時;看到濕雲低暗“山戴帽”,霧霾不散,水管“出汗”,鳥兒、蜻蜓低飛和雷陣雨將臨時;感到胸悶不適、呼吸困難或關節傷疤疼痛時,最好不要出釣,以免僥幸而去,掃興而歸。2.由於活水流水中水溫稍低,水分於上下混合較充分,可減輕缺氧程度,尋找江河流水和湖庫進出水口作釣點,必然比靜水和一潭死水中垂釣效果好。3.由於風浪擴大了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並加速了水體上下對流攪動,使水中溶解氧增加,選擇水闊浪大和頂風、側風處下鉤,當然比小水面和無風處上魚率高。4.由於水中溶氧量是分層的,通常上層氧足,中層次之,下層經常處於缺氧狀態。在溫度高或氣壓低時,浮釣可能好於底釣,尤其是夏天陰雨和突然降溫時,魚兒可能向比較涼爽、溶氧量多的上層轉移,此時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