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黑坑”的釣魚釣法一:塘底坑之釣法
通常對外開放垂釣的坑塘小則3-5畝,大則10-15畝,20畝以上的開放坑塘極為少見。一般經營者會在你釣竿伸不到的地方挖一個50公分左右深的坑,有圓的、方的、長的。都是根據自己坑塘總體形狀來選擇。基本上坑塘垂釣的限竿長度都在6.3米,釣者一支6.3米的漁竿加上6.5米的釣線,總長也不過13米。大家不要誤以為你的釣具總長13米,你的釣點就可以在13米。水越深,你的釣點就會越近。就拿1.5米水深來說,當你調漂一鉤觸底、一鉤懸底時,那麽你的釣點最大滿竿只能在11米左右,在這種情況下,經營者大多把暗坑挖在離岸18-20米處。由於限竿長度,是根本不可能將釣餌打到坑裏,連坑邊都挨不上。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麽非要把釣餌打到坑裏釣呢”?眾所周知,大多數魚兒都有紮堆的習性,地形平坦的坑塘魚兒較分散,垂釣者在任意釣位上很容易釣上魚。如果坑塘中有上一個略深點的坑,自然就形成一個窩,魚兒當然喜歡在此嬉戲、休息。
如何將坑窩中的魚釣起是一大難題,在這裏給大家推薦一種方法:“直線布窩引誘法”。做法如下:先找一段廢舊的自行車內胎,長度10公分,取乒乓球一個塞進車內胎一端,另外一端可用大號釣線穿引拴死,釣線中間用炸彈鉤上的連接環加以固定。一個自製“打窩器”就作好了,自己作的打窩器要比買來的成品打窩器更容易打出一條直線,而且通過自己製作更帶來了釣魚之外的樂趣。
到達釣場選好位後,將準備好的誘魚窩料填進“打窩器”中,誘魚窩料要松散,最好是成顆粒狀。用一個閑置的海竿繞線輪把“打窩器”連接好,打開繞線輪保險,一手持繞線輪,一手持裝好誘餌的“打窩器”,直線拋至離岸18-20米處。當“打窩器”一落入水中,就快速收線,每收線一米停頓一下,一直將“打窩器”收回,以此程序5次為好。必須強調一點:每拋投一次,要比前一次近1-2米。否則就不是一條直線布窩帶,會出現一個點狀窩,也就失去了直線布窩引誘法的效果了。雖然此法很簡單,卻很實質、非常有針對性,魚兒久居坑中不出,誘餌又成直線,坑窩中的魚兒見門前有食可吃,都來爭搶,爭搶吃誘餌時也是沿著直線而運動,不知不覺中已經進入釣者的實窩,在有更美味的釣餌面前,那有不食之理。此法運用適當,會有成群的魚兒排著隊前來索餌,其釣法非常刺激。
二:坑底樁之釣法
有些坑塘經營者更為聰明。大家都知道很多魚兒存在一種習性,喜歡在水下物體上碰撞或是摩擦身體,多為嬉戲、蹭癢。經營者將4-8根、直徑20公分左右的木樁成一字形或矩形紮釘在水底,木樁之間再用鐵絲連接。這種方法更為精妙,利用了魚的特性,給魚兒製造出一個可嬉戲的場所,還可防止少數垂釣者偷用海竿、磯竿放長線釣魚的現象,而在規定長度內的釣竿卻又伸不到木樁處垂釣,可算是一舉多得,給釣者增加了垂釣難度。
正所謂“你有計策,我有對策”,既然經營者都能利用魚兒的特性,那麽我們也可以靈活運用此習性,用下訴方法將釣獲提高。
通過以下步驟先製作一個器具,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魚樂樁”。取大型家用電器包裝泡沫一個,厚10公分、長50公分。用美術刀將泡沫削成直徑8公分左右的圓柱體,取同等長度竹筒一節,破開成2公分寬竹片3片,用砂紙將竹片上毛邊打磨光滑。把竹片成120度等分圓用橡皮筋在兩頭紮緊在泡沫柱上。取一只香點燃,成45度角向下在沒被竹片蓋柱的泡沫上從上到下燙一排孔眼。最後再在底部固定一塊大於100克的鉛墜,“魚樂樁”就算完成了。
當到達釣場後,先將誘餌放進泡沫上的孔眼裏,粘餌、顆粒都行,如在孔眼內放一些“麝香米”效果會更好,還是用一個閑置的海竿繞線輪,將線固定在有鉛墜處,這樣便於回收。打開繞線輪保險,將其拋至符合釣竿長度的釣點上,一般來說這樣做出的“窩子”發窩時間大約在40-60分鐘,當發現有魚星時就可拋竿施釣了。
此方法的精妙所在是因為此類坑塘中紮有木樁,坑中的魚兒早已習慣在有木樁的地方嬉戲、停留。雖說魚有一定的記憶性,也許會對水中多出來個“人造樁”拒而遠之。但大家不要忘記,坑塘中原有的樁並非自然形成,那也是經營者刻意製造出的。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