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鰡原名青魚,引進臺灣養殖僅數十年時間,據說是混在草魚苗中,養大之後才發現這種不一樣的魚,由於全身烏黑而被我們稱它為[烏鰡],由於烏鰡的體型壯大、泳力強猛適合做為垂釣的對象魚,加上生命力強,釣上再放回去只要是傷害不重,很少會死亡,而且在短時間內會再來索餌,有這種條件的魚不但釣起來過癮,而且也受到釣友喜愛,所以池主也愛放烏鰡給釣客垂釣。怎樣找點誘魚?不同釣場適用的魚餌,釣組如何?
  水庫烏鰡釣組
  日月潭烏鰡釣場水深在三、四十尺以上,魚也多在底部覓食,由於水域遼闊必須定點拋撒誘餌或在釣友經常下竿處垂釣,常有釣友垂釣的點會丟一些誘餌,有東西吃魚自然比較會聚集。
  以上為日月潭資深釣友常用的釣組,專門對付大烏鰡,由於釣點水的深度約在40尺,因而都用沈底釣法不用浮標釣法,沈底釣法的魚訊要靠竿尾來傳遞,子線不宜太長,子線太長時魚訊會不明確,雖是野生烏鰡,在水庫中有魚的釣點幾乎天天有人下竿,魚看到餌吃得都很小心,另外深場餌在下沈時,子線太長容易往上纏,沈到水底時不會自動解開,你在上面等恐怕也是白等,這些釣魚細節要註意。
  淺場烏鰡釣組
  有些釣點深度較淺,魚群會在離岸稍遠之處,因此釣組須做些改變、釣法也可使用一般池釣的浮標釣組及沈底直感釣組。
  適用浮標的釣場水深最好在15尺以內,由於淺場須遠投加上會受到風及水流的影響,浮標規格要用到2~3號(二~三錢重)否則不易拋投,而且風一吹、流一帶,浮標就沈下去了,看不到魚索餌的訊號。釣棚設定如一般池釣,兩個餌都貼底。
  沈底釣法中5枚串鉤釣組也是烏鰡釣友常用的方法,一次投入5鉤中魚率自然比較高,餌多也有誘魚效果,要註意的是子線加粗了,母線不可太細,魚鉤的強度更要留意,否則好不容易等到的大魚脫鉤跑掉就太可惜了,個人就曾有一次把魚鉤拉直,魚也被溜掉,這樣的釣組多半是為了挑戰大魚,整個釣組及竿、線的配合都要適當才能順利地將大魚釣起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