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人烏江野釣 最後還剩100人
  一綸繭縷一輕鉤,萬頃波中得自由。釣魚,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意境。
  9月1日11點~2日11點,全國300余名神級釣友,匯聚風光旖旎的烏江畫廊———彭水水電站庫區,一天一夜不間斷競秀釣技,規模和水平堪稱我市歷年之最。
  渴了,喝礦泉水、啤酒;困了,吃葡萄糖、紅牛;餓了,吃盒飯充饑。數百次的起竿收竿,手指被漁竿磨破、手臂更充血紅腫……最終,三分之一選手堅持到最後。冠亞軍爭奪更驚心動魄,僅兩條魚5公斤的差別。
  根據規則,為保證環保,不破壞水庫生態,此次釣魚大賽所有選手在比賽期間釣起的“收獲”,都在過秤後全部放生。
  開賽1小時 幾家歡喜幾家愁
  1日上午,記者從主城的瓢潑大雨中出發,在到達彭水水電站庫區的賽場時,卻看到了驕陽似火的光景。
  在江風吹拂下,參賽的300余名選手得到了1個小時的試釣機會。11時整,主委會高音喇叭一聲令下,江面上飛起兩顆紅色信號彈,野釣比賽正式開始。賽場沒有喧囂和吶喊,但選手們都鉚足了精神,全神貫註地註視著江面。
  “好彩頭,這麼快就有魚上鉤。”開賽不到10分鐘,在5區的選手郭鵬便已經拉桿收魚,釣起一條重量十足的大草魚。不過,他很快就從開心之中冷靜下來,下餌、拋竿,進行新一輪的守望。“24個小時的比賽就像是一場拉力賽,‘魚死誰手’還未嘗可知。”
  比賽進行到1小時,兩岸選手已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收獲了幾尾大魚的選手神態輕松自若,而沒有收獲的選手,則有些心浮氣躁。“又是一條‘魚’。”來自主城的選手唐先生打著赤膊、一臉怒容,順手將一條上鉤的小魚苗扔到水裏,在水面上激起一波漣漪。
  挑燈鏖戰 暴雨侵襲不眠夜
  比賽時間在下餌、拋竿、起釣中慢慢過去。
  到了晚上8點,天空慢慢變暗,江面逐漸看不到一絲亮光。釣友們好像沒有感受到任何黑暗的侵襲,拿出了夜釣必備設備———紫光燈(用於照亮魚線上的浮漂),戴上照明設備,繼續安坐在江邊,死死地盯著靜悄悄的水面。
  “這一夜也許就是決定勝負的一夜。”一位有20年釣齡的資深釣友說,早晚兩頭是這個時節釣魚的好時間,白天的差距,有可能在這一夜之間,被完全顛倒。
  這個信念,或許是在場所有釣友的心中所想。淩晨12點,記者沿著江畔繞行一圈發現,除了仍然“正襟危坐”選手們,便是江畔閃耀著的紫色與綠色的星星點點。
  天蒙蒙亮時,天上開始狂降暴雨。無奈中,大部分選手只好卷縮在狹小的遮陽傘下,暫停了手中的“活計”。幾十分鐘後,雨勢漸小,疲憊的選手們又試探著重新架起漁竿,嘗試著從雨後的江水中,找尋新的收獲。
  15個小時 沒釣起來一條魚
  2日早上8點,清晨第一縷陽光升起,20多個小時的鏖戰,已讓選手露出了倦容,大部分開始默默地收拾行裝,江面兩岸僅留下100人。
  “雖然一夜沒有合眼,但一點都不敢放松,誰也不敢懈怠。”彭水狂釣隊選手毛建軍說,賽程過半時,他們落後對面的秀山隊10多斤的成績,要迎頭趕上,靠的就是耐力,整隊人為此通宵未合眼,結果還算不錯,一夜辛苦換來了幾尾大魚。
  和狂釣隊的幸運不同,同樣鏖戰了一個通宵的彭水青年隊卻遇到了零收獲的尷尬局面。隊長吳小東說,開賽3個多小時,他們便釣起了50多斤大魚,形勢大好,但之後發生的事情卻叫人欲哭無淚。
  “15個小時,一條魚都沒有釣起來。”吳小東說,他們三個人在江邊徹夜未眠,但也許是退水的原因,導致釣位沒有魚,後來挪了挪窩,終有魚上鉤了,隊友們心中再次燃起了希望。
  之後,青年隊的隊員們便鉚足了勁,以很快的頻率拋竿,下餌。吳小東說,在3個小時裏,每個隊員幾乎都拋竿上百次,手臂都因此變得麻木。不過,勞累換來了豐厚的收獲,在短短3個小時時間裏,他們竟然有80多斤的收獲。
  半個小時 兩尾大魚決勝負
  10點半,比賽即將結束。5區103號位的彭水釣協狂釣隊、1區5號位的秀山釣友協會10號隊,彭水青年隊三支隊伍成為最有希望的奪冠的隊伍。組委會裁判手持籮筐和電子秤,也已經悄悄地站在選手們的身後。
  “不要急,甩好每一桿,拉好每一桿,最後時刻就是決定勝負的時刻。”103號釣位上,毛建軍正大聲地招呼隊友和後輩廖西。
  “他是個學釣魚僅有1年多時間,但在這次的比賽中,可以說是‘黃棒手硬’,他的運氣好得不得了。”毛建軍說,廖西幾乎囊括了隊裏70%的收獲,而根據現在比賽的情況,秀山隊應當與他們成績在伯仲之間,所以希望廖西還能有所斬獲。
  而廖西的確不負所望,離比賽結束不到15分鐘,一條大魚釣起來了,隊友們都將希望放在他的“最後一釣”之上。
  “來了,來了。”岸邊的觀眾也被緊張的氣氛感染,見再次有魚上鉤,引得一陣驚呼。“小心,慢慢拉,我來幫你接魚。”眼見浮漂再次下沈,廖西一把拉起漁竿,水面上隱約出現了一條黑影,毛建軍趕緊抓起漁網,一邊喊一邊跑向廖西的釣位。上鉤的魚被緩緩地拉到了岸邊,毛建軍趕緊將網伸到水中,一下撈起。
  “好樣的,足足有六七斤。”剛起魚不久,天空上便再次飛起兩枚紅色的信號彈,高音喇叭宣布:比賽結束。
  半個小時後,比賽組委會的成績統計出來了,彭水釣協狂釣隊以88.5公斤的成績獲得了一等獎,得到3萬元獎勵;秀山釣友協會隊以83.66公斤的成績位列次席。而正是狂釣隊最後兩條大魚,拉開了這不到5公斤的差距。在清晨狂飆的彭水青年隊,以67.2公斤的成績並列獲得二等獎。
  “用獎金買竿,再去釣魚!”獲得大獎後,毛建軍和隊友們的第一願望是用獎金添置更多漁具,計劃參加更考驗技術、也更刺激的競技釣比賽。
  這樣練就垂釣神技
  “釣魚在我市十分普及,有多達100萬釣友,但超高水平選手乏人。”市釣協秘書長吳寶盈是我市骨灰級釣友,雖年過七十,但精神矍鑠、還是本次比賽的賽事技術指揮長。
  他稱,釣魚說簡單很簡單,隨便哪個都可耍兩竿,但要具備一定水平,無十幾年積澱,很難登上大雅之堂。
  “說到底,釣魚就是跟魚鬥智鬥勇的過程。”吳老說,只有在天時、地利、魚和的條件下,利用最合適的釣具,把最可口的魚餌丟到最合適的魚的嘴邊,才算高手。
  首先,垂釣者需對環境、氣候、水情進行判讀,魚跟人一樣,喜歡安全、舒適的環境,因此釣手要第一時間找到魚路。
  其次,不同魚種生活習性不同,如花白鰱屬淺層魚、草魚是中低層魚、鯉魚喜深水;同種魚在不同季節、不同生長環境,食性也不同,如春季因魚產仔,喜歡葷腥食物,夏季則是清淡口味。
  最後,釣手與裝備的配合,選擇合適的漁竿、線組、吊鉤,能用小鉤細線釣大魚,就不用大鉤、粗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