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全國農運會釣魚比賽19日進入第三天,一方面比賽雖然激烈緊張,另一方面人性化的貼心服務讓農民釣手們“受寵若驚”。
  (小標題)小錐筒、生態公廁的大作用熟悉釣魚比賽的人都知道,為了保證比賽公平,參賽選手在每場比賽前都要通過抽簽決定釣位,而釣號一般是寫在釣臺的臺面上,因此釣手們要逐個查看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本屆釣魚比賽,細心的賽事組織者使用了印有釣號的小圓錐筒,將橙色的錐筒一個個擺放在釣位旁,參賽選手便可以一目了然看清楚自己的位置了。
  農運會三朝元老李祥忠對小錐筒的使用贊不絕口,他說:“大大小小的比賽參加了不少,感覺每次找號都要浪費時間。”
  此外,賽場上還出現了生態公廁,這種環保方便的“移動衛生間”首次現身農運賽場,大大便利了各位釣手。
  (小標題)洗手、配餐、文藝演出一條龍服務釣魚比賽有別於其他球類賽事、室內競技項目,受環境因素的影響非常大。釣魚比賽講究“魚情”,一般晴朗的午後,魚兒們活動、覓食活躍,上鉤率高,選手們都不願錯過這樣的好時機,因此釣魚比賽中午不休息,參賽選手要連續作戰。
  為了保證選手們有充足的體力,組委會特別安排了盒飯,並派專車送到比賽現場。為了保證選手們能吃得衛生,誌願者們都會提前將兩盆清水、毛巾、香皂放置在運動員臨時休息專區,以備他們餐前使用。
  下午比賽結束後,運動員們回到駐地休息,每隔一天的晚上可以享受到由南陽豫劇團、曲劇團、說唱團聯袂奉獻的文藝演出。
  不少戲迷釣手在演出現場流連忘返,湖北隊的劉桌武感慨組委會的用心,開玩笑說“怕戲曲上頭、貽誤比賽”。
  (小標題)少數民族選手收獲“超標準接待”
  “說‘人性化’容易,做到真正的‘人性化’難,”寧夏隊領隊兼教練李小林對於賽會的接待感慨良多。
  作為一個來自少數民族地區代表團的領隊,李小林也曾執裁全國多項釣魚比賽,目睹一些少數民族選手因為不適應比賽環境而放棄了一些比賽機會。
  本屆釣魚比賽,深深打動李小林的是一本只有參賽選手才能接觸到的內部服務手冊。手冊中除了介紹比賽規則、食宿安排等慣常事項外,還對信教運動員的禮拜活動做了特別安排。在離運動員駐地不遠處就有一座清真寺。
  “回族在飲食和宗教習慣上與漢族有很大的區別,但是一般比賽最多也只是安排清真餐而已,像這樣充分考慮到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的安排,應該算是‘超標準接待了吧’。”李小林說。(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