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真鯛真鯛 

  海釣真鯛知識

  一、分布和生活習性

  真鯛主要分布在我國黃海,渤海、東南沿海及臺灣周邊海域,是定居性近海魚類。通常在水深20~80米巖礁中下層遊動。具有雜食性,吃各種軟體動物、甲殼類、沙蠶類和小魚類,食物貧乏時也吃海草、海藻等植物。冬春季節水溫較低時,真鯛-般潛伏於較深的海區越冬。隨著水溫回升到20℃以上,真鯛開始由深海向淺海區移動覓食,通常成群集結於巖礁邊緣、養殖區域棲息生活。每年的農歷四月至十一月是垂釣真鯛的最佳季節。

  二、釣具和釣餌

  1、釣具。竿最好配備3.6—4.5米、3號以上中硬調海釣竿;繞線輪宜用旋壓式繞線輪,貯線100米以上;主線為直徑0.4~0.5毫米的優質釣線,腦線直徑0.3~0.35毫米;鉤宜用15-18號大鉤。因真鯛索餌迅速而兇猛,對竿線的要求不高,總的原則是粗竿、粗線、大鉤,垂釣時避免跑魚斷線。釣具組裝見下圖6-1、圖6-2所示。

  2、釣餌。真鯛對餌料要求並不講究,究其原因主要是真鯛集群索餌,互相搶食形成魚窩。垂釣時應註意避免斷線跑魚和餌料短缺。最好適時投放不掛鉤餌料留住魚群。

  常用的釣餌有:沙蠶類、紅蟲、赤蟲,以及魚蝦類、蟹類、貝殼類等。作為釣餌的魚需去掉頭、骨,切成塊狀或條狀;蝦可用活蝦或去殼的蝦肉;蟹類可用整只小海蟹或是去殼的酥殼蟹肉塊(為最佳釣餌);貝殼類主要有扇貝、牡蠣、海螺等。釣餌宜大不宜小。

  三、釣點

  1、岸線磯巖釣點。海岸磯巖,臨山面海、起伏連綿,由於長年受海水的沖刷和風化腐蝕,沿岸海區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深海溝、洞穴、巖礁和沙礫。對於這一類岸線,釣者可以選擇臨海突出部,通過一看、二探、三觀察來確定釣點。

  一看就是看水質、水流。真鯛對水質要求較高,水質要清澈、無汙染、不混濁;水流要適中,岸線正面迎流處,三角洄流海區是魚兒聚集覓食、遊弋、棲息地,也是真鯛的生活區。

  二探就是探水深、探底層是否有沙礫、巖礁。大型真鯛一般出現在水深10米左右的海域,攝食底層海生植物、蟹類和小型魚類,活動於巖礁、沙礫地帶。“釣真鯛要找礁”就是要找到底層有巖礁的海區。找礁的方法是:將備好的釣具盡最大力量,向正前方和左右方向拋投,待鉛墜沈底後慢慢收回釣線,憑感覺可以判斷底層是礁石或泥質地。如果是巖礁、沙礫地帶,鉛墜會有不規則的跳動;如果水淺無礁,真鯛通常不會光顧。

  三觀察即觀察周邊有無海產養殖區,如海帶養殖、牡蠣吊養、扇貝吊養、漁排養殖等,這些區域由於海底繩纜錯綜復雜,加上有人管理,沒有電、炸、毒等人為破壞,是真鯛的庇護所和覓食勝地。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