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營地的選擇與架設
露營營地的選擇四大基本原則:水源補給、營地平整、背風背陰、遠離危險。
露營營地的建設四大基本區域:帳篷露營區、用火就餐區、取水用水區、衛生區。
水源補給:一天大運動量的穿越過後,選擇的露營營地有有水源補給,是完成整個穿越目標的關鍵,一來可以不必要增加背水負重穿越的體能消耗,二是可以有水源把大量出汗發臭的身體與衣物美美的洗上一把是件多麽幸福的事。因此,在選擇營地時應選擇附近有溪流、水潭、河流、湧泉等有水源補給的地方紮營。
註意1、選擇好水源點後更要尋找好上上下下的取水的取水路線,把取水路線平整好,以方便漆黑的夜晚去取水,很多情況下都是把營地平整好了,卻沒有尋找好取水路線,結果導致很多山友在漆黑的夜晚摸黑去取水時發生意外。
2、營地不能選擇在河灘上或者河谷中央紮營,也不能選擇在河流轉彎處的內側紮營,切切!有些溪流上遊建有發電廠,在蓄水期間河灘寬、水流小,如果不了解上遊情況下選擇在河灘上或者河谷中央紮營,一旦放水時等待你的就只有意外了,平時看起來流量很小的一些溪流也都不能選擇為營地紮營,因為一旦下大雨暴雨,兩山脊分水線之間大面積的落雨量都會向合水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溪谷匯聚,很容易發大水或山洪,在雨季及山洪多發地區尤其要註意防範這種情況的隨時出現。今年七月我到銀瓶嘴泡水潭子時,就遇見這種情況,不到五分鐘基本把整個溪流都淹沒了,搞得同行的山友GGMM們都只能穿著泳衣急速的向山路跑撤退,很是狼狽。
3、選擇好露營點後巡營周邊察看之――二選擇一評估,選擇布設置營地觸發報警繩的範圍,選擇好假如夜晚有意外情況出現的安全逃生路線,評估營地安全系數。
不適合選擇做營地的地點如下:
(1)、河灘上或者河谷中央――放水或者取水不方便山洪(2)、河流轉彎處的內側――洪水(3)、山頂迎風面――風大、取水不方便(4)、谷底低窪處――潮濕、落石(5)、枯木或者蜂巢底下――落木、野蜂襲擊(6)、動物覓水點――動物騷擾營地平整:決定選擇了露營點後,將準備紮帳篷的區域打掃幹凈,清除石塊,矮灌木等各種不平整、帶刺、帶尖物的任何東西全部挖除,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毛草等物填平,挖布好排水溝。理想的營地應該是地面平整不潮濕,排水性好。
註意營地的選擇要有充分的時間做出考慮選擇,所以必須每天過正午就應開始留意線路上合適的營地位置選擇,切切不可在快近黃昏後才開始選擇營地,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一般情況下,經過一天的長途跋涉,很難再有充沛精力去選擇較佳的露營點,況且給我們選擇的機會不會太多。
拉練系列活動探路廣東連州大東山九龍坑/白霧坑時,我相信同行的隊友對那次活動不能按時到達預計露營地印象深刻,將近20人的隊伍一直在漆黑的山路上轉圈圈,就是不能有理想的營地可提供紮營,直到晚上過了九點才選擇在一個並不太平整的山脊防火帶選擇露營,第二天起來一看,真是氣死人,預計中的營地就在我們露營點不到30米的山腳下,如果昨晚再堅持沿山脊走10分鐘,我們就可以到達預計營地了,那裏可有平整的草地啊。但如果重新讓我在同樣條件下做選擇,我一樣會選擇就地紮營,因為我們已經在漆黑的山野裏堅持了180分鐘,我們根本不知道預計中營地離我們竟然如此之近,再前行的話或者可能沒有比當時選擇的營地更理想的位置,所以必須露營!
背風背陰:
野外紮營,背風背陰看似問題不大,但卻是能否休息睡眠好,不影響第二天保持精力繼續完成穿越的大問題;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灘上,應要選擇一處背風的地方紮營,帳篷拉門的朝向不要迎著風,露營選擇背風也是考慮到野外用火安全與方便。 怎樣知道帳篷口是背風呢?很簡單,就是抓一把沙或者雪在手中揚起,如果沒有,就用小布條代替,帳篷口的方向朝沙或者雪的飄揚方向就是背風方向。
如果是一個需要居住兩天以上的營地,在好天氣情況下應當選擇一處背陰的地方紮營,如在大樹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早照太陽,而不是夕照太陽。這樣,如果在白天休息,帳篷裏就不會太悶熱;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用海拔表或者指南針確定向東的方向,我們知道太陽都是從東邊升起,選擇東邊帳篷前面有山脊或者大樹遮擋日出,那麽你就可以在早上繼續睡個好覺了。
註意1、所有在紮帳篷的區域裏紮下的帳篷門口,最好都朝著同一個方向,帳篷與帳篷之間的安全距離是1米,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盡量不系帳篷的抗風繩,以免夜晚逃生時絆倒導致意外。
試想:如果帳篷口對著帳篷口,假如夜晚有意外情況出現必須出帳逃生,大家拉開門口後準備逃生時卻撞在了一起,是什麽後果?要知道如果是在漆黑的夜晚發生意外,人的思維是緊張不理智的,什麽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在野外露營平時就養成很多良好的習慣,你的安全系數就大,比別人生存下來的機會就多!
2、紮帳篷的區域必須在野外用火的上方,別讓火燒連營的情況出現。
3、在山野露宿有可能會遇到威脅性的動物或者壞人的攻擊,可以在帳篷區外用石灰、雄黃粉等刺激性物質圍帳篷區灑一圈,這樣可以防蛇蟲老鼠蟻等爬行動物的騷擾。
我一般都在紮帳篷的區域灑一圈雄黃粉等刺激性物質後,在此區域外圍再設一道營地觸發報警繩緩沖區,如果有大形動物進來觸發報警喇叭響了,必須緊急起來察看。設置觸發報警繩是可以利用營地邊上的小樹木,如果沒有就用登山棒釘地下代替。
遠離危險:選擇營地時不能將營地紮在懸崖下面,這樣很危險,一旦山上刮大風時,有可能將石頭等物刮下,造成傷亡事故。 在雨季或多雷電區,營地絕不能紮在高地上、高樹下或比較孤立的平地上,那樣很容易招至雷擊。營地盡量選擇靠近村莊或者有房屋或者路邊的最近點紮營,近村的同時必定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這樣如果有意外,方便營地的轉移與求救。
我經歷過2次夜晚營地的意外轉移,其一是今年穿越神農架的狂風暴雨冰雪情況下的營地轉移,決定選擇第一個營地後,我開始沿營地周邊巡營察看,想選擇好假如夜晚有意外情況出現的安全逃生路線,評估營地安全系數。結果發現稍高處有曾經生火過的痕跡,那裏安全系數更高,所以命令轉移營地,第二次選擇轉移營地是被逼出來做決定的,第二個營地火剛生起來,冒雨剛搭設好幾個帳篷,說來就來的狂風暴雨冰雪開始襲擊撲面而來,吹得火星四散,帳篷飄搖欲墜,人也已經給一再轉移營地累個半死,沒有辦法,第三次轉移營地,第三個營地地面很不平整,人睡在帳篷裏一直往下滑,但也沒有辦法,給我們選擇的機會並不多,還好第三個營地處在一片高山杜鵑林的後面,可以擋擋寒冷的狂風暴雨冰雪吹襲,現在回想起來,還真要感謝那片高山杜鵑林,要不真有幾個裝備不合格的隊員給凍出事故來了。
其二,就是814事件安全意外的夜晚,我在九日的穿越廣東第一蜂隊伍裏,營地離他們發生意外的區域不遠。感謝領隊九日作出正確的營地選擇,當時我們在氣溫很好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在最高山頂紮營,但出發前很留意天氣預報,知道這一帶來活動的區域將有雷暴雨天氣,所以選擇更低而且有民房的地點露營,結果還是在半夜遇見了狂風暴雨襲擊,隊伍半夜冒雨在領隊與協作的幫助下安全轉移到更安全的民房裏。
用火就餐娛樂區:就餐同用火一般在一塊兒或是相近的地方,這個區域要與帳篷區有一定的距離,並且要建設在帳篷區的下發方,以防火星燒著帳篷。燒飯的地方最好是有土坎、石坎的地方,以便挖竈建竈,(註意:有些石頭受熱回引起爆炸的,必須小心了)拾來的柴禾應當堆放在區外或上風處,營燈應當放在可以照射較大範圍的位置,如將燈具吊在樹上、放在石臺上或者做一個燈架將其吊起來。養成習慣,火塘的邊上什麽時候都要準備有一桶水或者泥沙,隨時可以把火熄滅。就餐以後打掃幹凈,就可以當成大帳隊員的公共娛樂區。
取水用水區:用水、取水一般都在水源點,盥洗用水與食用水應分開,如是流水,食用水應在上遊處,盥洗生活用水在下遊處。如是湖水即同樣要分開地方,兩種用水處應當距離10米以上。這種劃分是出於衛生的需要。另外,取水要經過的河灘地帶亂石灌木等物較多,象上面所說的那樣天黑以前把取水路線平整好。
衛生區:衛生區即是隊員們解手方便的地方,如果只是住宿一晚,可以不必專門挖建茅坑,可以指定一下男女方便處即可。我一般規定夜晚如果要離營方便,出報警範圍男左女右就行,如果隊員人數多或者住宿天數在兩天以上,即應當挖建茅坑,臨時廁所應建在樹木較密的地方,就不用拉圍簾了。更要註意不能建在行人常經過的地方。如果已建了衛生區,大家的大小便就應該在修建的衛生區裏進行,而不應滿山排泄,而大煞風景。
註意收營繼續穿越走前,記得把挖建有排泄的茅坑用泥土掩埋好,並把墊腳的石頭壓在上面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