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太亂,現編輯一下(文中所提的“師傅”在作者的其它帖中有提到不願公開餌方,怕趕盡殺絕。下文的內容該是作者以另一種方式提醒配餌思路和釣組搭配)
  今天無事,在網上亂竄,竄到一個釣魚網上,發現了這篇文章,特轉了過來大家看看是否實用,閱讀學習者請自辨真偽,由此產生的後果(得魚與否及得魚多少)自負。(未經過原作者“以漁會友”同意就轉了,不大合適,我想,既然他發表在網上了,也就默認大家學習和推廣這種釣魚技術,我壞人轉帖,僅僅是加速這個過程而已,如有侵權,短信通知,即刻刪除 )以下為轉帖內容(有興趣的自己再搜)
  9月12日,蔡師傅收到了我寄給他的信,內有13條對蔡師傅和我的訪談錄在網上的點評。
  他說在此先謝謝大家善意的指點,隨之回答了一些問題。
  有釣友說:文章挺好,不過有點小問題。文章提到蔡先生晚上叫來了4位釣魚高手,這些高於一般每年能夠獲大小魚1500斤。蔡師傅他是高手中的高手,自然不會少於1500斤。按理說就把釣來的魚賣了,不僅夠釣魚的開銷,還能掙點錢。不致於連摩托車的油錢也耗不起吧?當然,蔡師傅想歇手可能是其他原因,因此還是想看下文。但願文章真實反映蔡師傅的高超釣技和大師級高手的垂釣風範。本人有一種感覺,大凡釣技高超者常常人品德行都是一流的。
  師傅答:沙溪鎮垂釣者中,用所釣之魚賣錢養家糊口的不在少數,更有1人用10年垂釣漁獲賣錢積累,2003年買下商品房的。至於師傅只想做他願意做的,把漁獲賣錢實在放不下架子。
  有釣友說:昨天到一水庫釣魚,窩料用的草魚顆粒飼料,香酒泡玉米,打完窩子後,水面一陣,一陣泛起面積大約0.4平方到0.3平方的大小差不多的水泡,水泡呼的一下泛起,瞬間破滅,發出唰……的聲音。一會又泛起一片,還不是在同一個地方。不知道是什麽魚。在窩裏逗留好長時間就是沒咬鉤。是什麽魚呢?是草魚嗎?知道多大的魚嗎?
  師傅答:有二個可能,如果魚兒是沖著玉米來的,那麽是大草魚爭食,但草魚爭食應當是成一線的泛起水泡;如果魚兒是沖著顆粒飼料來的,就有可能是一群小魚,招來兇猛大魚,襲擊捕食小魚受驚一哄而散的反應。
  還有一位朋友說:假如蔡師傅能把釣鱅鰱魚的經驗介紹給我們那該多好呀!
  師傅答:說老實話,這套技術對沙溪人都是保密的,朋友的誠意讓他感動!一聲蔡師傅足夠了。
  首先我們單在垂釣角度對鱅鰱的特性作探討。鱅魚主要濾食浮遊動物,長大到一定程度能吞食魚蝦幼苗,他在鱅魚的咽部發現了牙齒,鰱魚主要濾食浮遊植物,長大到一定程度能吞食小浮萍植物。所以我們在調製誘餌時,可以用餌料粒子的粗細來針對所釣之魚的大小,用蛋白質和澱粉的含量來調節釣鱅魚還是鰱魚,雜食類素食類動物對糖都敏感。
  鱅鰱是用什麽感官發現餌料的?
  我們知道,視力最好當屬翹嘴泊,鼻子最靈的是螺絲青,這可以從形態特征上得到證明。動物的器官越使用越發達,我們可以斷定,鱅鰱的眼睛只能感光,不能聚焦。所以發現餌料的絕不是視覺,目測就能知道鱅鰱的鼻子很不發達。因此發現餌料也不是嗅覺,鱅鰱的特征在於它們的大嘴,當深深的一口水吸進口腔,就什麽都清楚了。由於他用發酵的柴糠也誘來了鱅魚群,所以推理引誘它們的餌料的狀態為最佳。
  以富有營養的軟微粒能長久的懸浮在水中,慢沈慢浮為上品。比如精糠、花生粉、豆粕粉等。用添加劑料的方法,能獲得更佳狀態。比如在飼料中加入少量的泡沫塑料精磨成極細的混合粉,加水成團後,掛在餌托上或裝於釣籃內,在霧化過程中會上上下下的運動,有極好的誘集作用。如果你的魚鉤周圍自始自終被淡淡的餌霧所包圍,其結果可想而知,他用4小時也化不完的餌團釣到過鱅鰱,但用半小時就化完的餌團釣獲的更多!很多釣者認為鱅鰱喜歡酸臭餌料,其實又是似是而非,餌料如果是酸臭的,那一定是綿軟的,鱅鰱特別討厭粗硬的餌料。現在我們知道了垂釣它們的餌料其效果主要是有微小、綿軟、甘甜等口感決定的,而不是什麽香臭等嗅覺決定的。酸臭是在液體中傳播的,但不能在氣體中傳播,香臭是在氣體中傳播的,可想而知大約在液體中傳播不會有多大的效果。
  我們已經有了上佳的餌料,怎樣來使成團的餌料在半小時或1小時內均勻的由外而內的層層霧化,而不是要麽不剝落,要麽是剝落一大片,很簡單,只要餌料夠綿夠細夠軟就行,那麽只要用面粉加量的多少,就能調成您想要的餌團大小和霧化的時間,餌料問題大體上述。
  再談談在浮釣鱅鰱的過程中浮漂的作用。在玉米鉤組的使用中他給鉛墜賦予了新意,在外側倒刺理論中他給魚鉤賦予新意,同樣在浮釣鱅鰱的過程中他要給浮漂賦予新意!!
  當鱅鰱在餌料霧化區裏稀裏糊塗的被鉤掛住,魚兒第一個反應是怎樣?很清楚埋頭紮向深水,浮漂反映為黑漂,如果我們使用的是流線型小浮力立漂,得及時揚竿方能中魚,而些時我們如果用的是海竿、磯竿遠拋用定位墜垂釣,那麽黑漂後及時揚竿只能增加脫鉤機會。因為在揚竿時,由於水底定位墜的反作用迫使浮漂下沈,而幫助輕掛魚嘴的鉤子一眨那間的減力(與手竿釣180度的不一樣),所以在海竿磯竿遠拋定位墜垂釣,只要你對浮漂的認識不清,不管你是及時揚竿,不及時揚竿,或不揚竿,其中釣獲率都是不高的。
  怎樣才能使魚兒在第一時間就讓鉤兒深深的刺入魚嘴?
  話又得從玉米鉤組(炸彈鉤組、串鉤組應當也一樣)說起。玉米鉤組從第一時間就能牢牢掛住魚嘴的原理是魚兒自身的動力作用於沈重的鉛墜,使之深刺,現在我們用重墜的工作原理,套用到浮漂浮釣的工作原理上。當我們用50---70克浮力的球型或洋蔥型(水阻力更大)浮漂後,從中鉤的一眨那,只要黑漂鉤兒已經深掛魚嘴。此時的你只要輕搖線輪遛魚了,不用揚竿,十拿九穩,我們同樣可以做一個試驗就能能明白。
  用腦線一頭栓10號鉤,另一頭栓約50----70克浮力的泡沫塑料,放在盛滿水的桶中,用手指按住鉤尖,輕輕下壓到泡沫塑料沒頂,會有怎樣的感受?手指再模擬魚兒晃動,快速下潛,又會如何?在這裏也要提醒大家,過大的浮球和過重的鉛墜在魚兒猛力掙紮中產生的阻力和慣性會拉斷釣線、魚鉤或拉豁魚嘴。
  我們現在再談鉤組,遠拋浮釣鱅鰱,現在使用的大體為炸彈鉤組、釣籃鉤組、飛鉤組三類,它們使用的是普通鉤,都能胡亂的釣上鱅鰱。當我們鱅魚的咬鉤原理弄明白後就會相信:三腳錨鉤才是釣鱅的專家。鱅魚與其它魚不同的是吸食時進入口中的水流流量極大,流速極低。它的吸入力量不足以使懸掛在炸彈鉤組餌托下或釣籃下的鉤群中的任何一只鉤產生腦線彎曲進嘴而被咬住鉤兒(正宗的臺釣配鉤線可以被吸進嘴但也咬不住),鱅鰱的大嘴永遠是樂哈哈的合不攏。如果我們每次檢查所獲魚兒鉤掛何處?就會發現首先中鉤的是腦線最長的底鉤,而掛住的一直是上嘴唇那麽一點點,怎麽研究也不像是咬鉤所致,倒像是碰鉤所至。如果確實是碰鉤方能掛嘴,那麽炸彈鉤組、釣籃鉤組的鉤群中只有腦線最長的底鉤,因沒有釣籃或餌托的阻擋,有利於碰嘴,在所釣獲的鱅鰱中確實也發現,10尾中9尾是由腦線最長的那只鉤首先掛住了魚嘴,而其它群鉤只是在魚兒掙紮中才掛中魚兒身體各處的,奇怪的是掛住小白條的都是附在周邊的短腦線鉤群。但即使是最易掛魚的長腦線魚鉤,它能掛住的魚兒,必須得從正面碰來,只要角度略有偏差,鉤尖便會遊離轉向,掛不住或掛痛魚嘴。到這裏大家是否也已經明白。
  當我們把餌托上、釣籃上的鉤兒統統剪掉,單單在長腦線上栓結一只品質優良的三腳錨鉤,由於鱅鰱的視力是散光的,不能聚焦,面前掛著再大的錨鉤,也視而不見,只管大張著嘴,一遍又一遍的在餌料霧區裏漫遊,直至那麽輕輕的一碰,魚兒覺得不對,埋頭擺尾想離開這是非之地,一切已經晚矣,一眨那70克浮力的大阻力浮漂迫使鉤尖深掛肉中,凡是釣獲之魚,100%是二腳鉤尖掛住上唇,少數也有三腳全中的,當然第三腳在掙紮中鉤尖掛住的是下唇了。
  且慢,把你的三腳錨鉤柄深深的埋進餌料中,以免拋遠時掛住水線、浮球,纏住後垂釣無效。作者:壞人一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