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探險與尊重生命原味兒生活本性
冒險的人和行為並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個民族有一些這樣的行為,可能恰恰說明這個民族有一種壓抑不住的活力,有一種保留了生命原味的野性。
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7月1日,大批旅客搭乘火車,開始了前往西藏的旅程。在此之前,前往藏區的自駕車遊,已經逐漸多了起來。這讓我想起了野外探險與尊重生命的問題。
生命寶貴,我們不能夠輕擲而必須十分珍重。在這方面,我們有著不少教訓。比如,今年五一長假期間,一支徒步穿越內蒙古庫布齊沙漠的探險隊遭到了意外:其中一個女孩小倩突然倒下,最後死亡。
小倩的死教訓我們:要盡量充分了解自己和隊友的體能情況,也要充分了解所要探險的地域和氣候特點,以製訂切實可行、且留有余地的計劃,並盡量精心地做好各種準備和做好救援措施的預案等。以小倩為例,她是中午發病的,次日拂曉救援駝隊才趕到,而此時實已無力回天。雖然許多人盡心盡力,但整個過程還是暴露出我們個人、群體和製度的救援都還有經驗和準備不足等許多問題,有的方面甚至可以用“熱心但混亂”來形容。
我們必須珍惜生命。不過,我在這裏更想說的還是我們不要因噎廢食。因為,尊重人的生命中的一種探索精神乃至冒險沖動也可說是“尊重生命”的應有之義。
沒有探險,就不會有新大陸的發現,就不會有許多世界紀錄的打破;而即便世上再沒有什麽新大陸和新紀錄,也還有一種生命力需要釋放、有一種冒險的沖動需要滿足。我們甚至也不能否認,有些人寧可過一種有可能壯年死於溝壑的冒險生活,而不願過一種一生謹小慎微、高年老死床第的生活。他們渴望一種生命力的沖刺乃至要將其逼至極限。
他們希望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自然風景,更希望自己的生活中有常人沒有的生命風景。所以,我們不可機械地理解“尊重生命”,明白容有個人生命探險精神的一定活動空間,本身也是一種“尊重生命”。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生命寶貴,防範我們生活中的不測災害已經夠我們費勁耗力了,為什麽還要主動去冒險?一個人完全可以最重視安全、過一種盡量排除危險、甚至拒斥野外經驗的生活。但客觀上說,如果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成員全都沒有野外涉險的沖動和活力,那還是讓人感到擔心甚至悲哀。這樣冒險的人和行為並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個民族有一些這樣的行為,可能恰恰說明這個民族有一種壓抑不住的活力,有一種保留了生命原味的野性。
中國的“千年”和“百年”傳統,其實在某些方面,是有些壓抑這種生命的個性和野性的。我們已經因為過分循規蹈矩而變得有點文弱了。尤其城裏的孩子有可能被呵護得太好了。據說有的大城市因為中小學春遊出過事,結果就禁止中小學校組織集體春遊(春遊還不是冒險),結果孩子們到了春天就只能乖乖地呆在教室裏。而過分呵護的一個結果是,我們孩子的生存本領就相對柔弱。幾年前,曾有中國和日本的小學生一起組織拉練,結果我們的孩子在吃苦耐勞的能力、團隊精神和組織紀律等不少方面都明顯不如對方。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醒。還有的大學因為有學生偶然在校園邊出過事,就將校園裏大片極具自然美的青青草木和荊棘一概刈除,這看來也是反應過度。
而且,有些因噎廢食的禁令或措施我懷疑其主要動機與其說是尊重生命,不如說更多的是出自害怕承擔責任。在這裏我還想說明一點我個人的看法就是:組織非成年人的可能有危險的集體活動當然要非常謹慎,但對那種成年人自發組織的、在工作時間之外的野外冒險,則應基本上視為一種個人行為。他們並無義務向你匯報他們在工作時間之外的旅行或探險計劃。而是不是恰恰在你治下的單位裏,多攤著了幾個比較喜歡冒險的人,你其實也無法得知。所以無論發生什麽結果―――榮譽還是災難,也的確應是由他們個人來承受主要光榮或負擔主要責任,而不必太與單位責任甚或社會形象掛鉤。那種自發和分散的民間冒險並不是社會或單位的行為,所以,真的有事了,我以為也不必多去追究單位或社會的責任。社會或工作單位可本著一種人道主義的精神認真善後,卻不必將其視作單位和社會形象的嚴重受損。
其實,有一定的探險活動還能增加我們的救援經驗,促進改善我們的救援體製。有一些冒險活動固然增加了危險的幾率,卻也對如何改善社會的救援機製提供了機會和挑戰。而災難固然可以盡力減少,卻決不會絕跡。即便做最精心的準備和防範,有些災難也還是可能發生。我們要極其慎重地計劃和精心準備涉險的活動,力求“萬無一失”,但還是要做好承擔第一萬零一次的失敗準備。世界上充滿了各種偶然性,我們不管如何回避災難,災難也還是有可能主動找上門。而有一些小難的歷練或還可啟示我們如何避免大難。
在小倩的不幸事件之後,有關部門很快關閉了對庫布齊沙漠自發組織的探險,我願這只是暫時的、而非永久的關閉。我想,鼓勵一定的野外冒險活動當然並不是鼓勵莽撞。在做出任何冒險行動之前,我們都要設想出多種退路,準備好多種自救和互救措施。最大膽的人也應當同時是最膽小的人。我們看歷史上那些成功的探險家,他們其實多做事謹慎細心,當然,他們首先也是極具冒險精神的人。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