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行走的六大紀律和九項註意 六大紀律:
一、繞遠路找樂趣
有時候要有意識地去繞遠路,那樣你會發現別有一番樂趣的。如果對環境有起碼的了解而不至於迷路的話,不要走同樣一條路,不妨繞遠路、看看周圍環境,因為氣候、季節的不同,環境會有不一樣的變化。那時你不妨停下腳步好好觀賞,說不定有新發現哦。長時間走路,最好以同樣速度前進。
二、偶爾離開正道
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正所謂好的風景都藏在人少的地方。不妨離開正道,或某條溝谷或某段叢林或某座村子或某某小道去走走去看看,你感受到的也許會更多更豐富。路本來就是人走出來的嘛,當然要避免走過於危險路段,從而享受披荊斬棘開路的趣味。只要你離開得有技巧,進退有度,你就會越悠閑越有樂趣。
三、適當進行休息
沒有明文規定,走多少路,應休息多久,大概平地走50分鐘,休息10分鐘;山坡路走30分鐘,休息10分鐘。休息過長,身體剛剛活動的機能會變得遲鈍。體息時不必直接坐在地面上,可坐在高一些的石塊上,這樣血液不會完全降到臀部。休息時和出發前,做些輕微的屈伸運動,幫助身體活動。膝部屈伸運動,可消除疲勞。
四、協調節奏速度
長時間步行避免疲勞的要領是:把步幅放小,以同節奏速度來走路。容易疲勞的原因大多是在平地跨大步,加快速度來走路。這破壞了有規律的節奏性。如果是長時間走路,不要慌忙。眼睛看前方,不要看鞋子,手輕握,腳踏出後,膝部伸直。不要將手插在口袋裏,而另一只手拿著行李,如遇到意外時很容易跌倒受傷(如手冷可以帶手套)。
五、保持良好心態
我們走路的時候,不要在走路的過程中就想著如何去走,如何走好路。把走路當成目的和負擔。其實走路和呼吸一樣都是非常自由的事情,不要讓自己的大腦為了走路耗費太多的精力。認真去走。剛開始訓練走路,在平地上,最少要走15分鐘。練習快走時,我們呼吸會加快、出汗、小腿肚、腳底、腹側都會發痛。逐步練習你的感覺則會越來越好。走路的實質和賽跑一樣都是很需要技巧的。
六、註意精力集中
在行走時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即集中精力,不要邊走邊說笑和打鬧。在行走過程中應盡量少講話,更不宜大聲唱歌,這樣會消耗你的體力。
野外行走的六大紀律和九項註意 九項註意:
一、過獨木橋
直接過去時人有點像雜技演員一樣,腳步跨開同肩寬,並以外八字走路,眼睛看前方一公尺處,一步步牢固貼在橋上,迅速走路。如果橋身不長,稍微快點會比慢走好得多,只要保持平衡就能很快的通過。如果隊員較多,可以先過去兩個人(帶上將繩子帶上)。在溪流兩岸拉上一根或兩根保護繩,繩子兩頭繃直並輇在兩岸邊的樹上,就可以大膽通過了。碰到女隊員心虛可以由一名男隊員在後協助,並幫她背包。
二、過碎石地
如果有其它可行的路線,應盡量避免在碎石地行走。在過碎石地時,先試探石塊是否穩固,要避免一下子用力踩在石塊上,這樣容易失去平衡而滑倒或受傷。
三、過棧道
這裏的棧道指的是一些峽谷邊的窄路,一面是峽壁,一面是河谷,只容一人通行。由於人都背著背包,如果突然轉身或下蹲,背包往往會碰到巖壁把自己抵出道路,造成危險。正確的方法是面向巖壁慢慢地側身移動。
四、徒步渡河
當摸不清河水深淺時,用一根與自己身高差不多的小木棍在前探路。遇到河水比膝蓋淺時,夏天可以卷起褲管,慢慢渡過。避免光腳,不要脫鞋比較安全。河中有石頭可踏時,要選擇幹燥的石塊走,潮濕的石頭容易滑倒。並且確定石頭不易搖動(也可用小木棍在前面試探),再移動重心。有些石頭容易搖動,會造成骨折意外事故。遇到河水深時,不要冒險渡河,考慮繞路,或者其它方法。
五、雨天行走
雨天最為頭痛的是泥土粘在鞋子上,行走非常困難,同時還容易滑倒。所以行走時要將鞋帶系緊,以免碰到泥坑將鞋子粘脫下來。在泥坑裏爬坡時最好用上鞋爬子(防滑作用)或手杖。如果能向當地農民買到草鞋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六、上坡路
提步要自然,步幅不要太多。如果邁開大步走路,身體會左右搖晃,失去平衡,要一步步紮實地走。記得不要提膝過高,盡量利用大腿肌肉力量來提升身體;同時要避免攀扶樹木或其他植物,如遇到陡峭山路,應避免直線攀升,最好向左向右交替(之字形)上去。
七、下坡路
下坡路一般覺得很輕松,但如果破壞原來走路的節奏性,很容易跌倒受傷。尤其是千萬不可又跑又跳,自己容易受傷。老練的人,下坡路總是慢走,並把鞋帶系得很緊,以免腳尖撞到鞋頂,弄傷指尖。如果斜坡太陡,可以采用之字形下山或側身而下。
八、過草叢灌木
首先應穿著長袖衫和長褲,小心觀察路線及走向,避免迷途。不要緊隨前面的人,以免被因樹枝或草木反彈打傷;要時刻留意草叢內的洞穴或石塊,以免失足或摔交,同時留意草叢內的蜂巢或蟻穴,利用樹枝撥開草叢荊,並提膝踏步前進,以減低受蛇蟲侵襲的危險。
九、過吊橋
吊橋比較容易左右搖晃,人最好是一個個的過,切記不可擁擠,以免發生危險。如果有恐高癥,則不要向下看腳底的河流(尤其是溪流踹急的情況下),盡量把視線轉移在身體前100公尺處的橋身;同時不要改變走路的速度,有節奏性走過去。
附上:野外行走小花招
1、防疲勞。預防的關鍵在於,一要步姿正確,二是不要心急,三是要會走路,走小路而不走平坦的公路,既使走公路也不走平坦的中心而是走高低不平的路邊。
2、防腳起泡。如果鞋子不適合或走法不對,會出現腳的某個部位有疼痛或摩擦感,可在該處貼上一塊醫用膠布或在鞋的相應部位貼一塊單面膠。
3、解渴要適可而止。出發前最好準備一壺清茶水,適當加些鹽。清茶能生津止渴,鹽可防止流汗過多而引起體內鹽分不足。
4、熱水洗腳去疲勞,這要看具體條件。
5、防寒暑。北方徒步旅行要帶一些質輕防寒性能好的衣物。南方徒步旅行,夏季要防暑防雨。
6、隨身攜帶一些常用藥品。建議準備一酒精盒浸1―2根馬尾(用來綁住水泡,這樣水泡就不會長大,愈合的時候傷口也比較小)。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