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中樂此不疲 前天中午,60多歲的老王吃過早中飯,早早來到市區迎春橋,在橋邊拋竿垂釣。老人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戴著羽絨帽,在寒風中,雙眼緊盯水面的魚漂。
別人看來枯燥,老王自得其樂。呆上兩三個小時,身旁的小桶裏,裝著了四五條鯽魚,大的不過3兩左右,小的則不過1兩模樣。老王說,現在天冷,上鉤的魚少點,但他不在乎魚多少,主要是圖個樂,除了下大雨,幾乎天天來。
一張小凳、一根漁竿、一個小桶,就是小陳垂釣的隨身裝備。小陳今年26歲,是個廚師,去年底從合肥來泰州城區一家飯店打工,最近也成了一名垂釣愛好者。小陳說,釣魚比較清靜,比起打牌、搓麻將有意義。只要有空,他就來城河拋竿樂樂。
雖然天氣寒冷,東城河邊有20多名垂釣愛好者,他們或坐或蹲,有的是獨自一人,有的是相約而來。小陳告訴記者,最近冷空氣來了,垂釣的人少了一些,天氣好的時候,在城河垂釣的人有上百人。
增殖放流有效果
城區冬釣是近兩年才興起的,今年尤其明顯。市漁政站站長高亞明說,主要是前兩年我市在南城河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凈化景區水環境,河裏的魚明顯增多。
據了解,2008年10月,市農委聯合市鳳城河風景區管委會放流魚種2萬余尾,品種主要是紅鯉、草魚、鱅魚等大規格魚種近500公斤,其中放流草魚8000尾、鱅魚5000尾、紅鯉1萬尾。
另外,城河嚴禁個人養殖,嚴禁非法捕撈。同時,水利部門加強城區調水能力建設,引進長江水源,城區水質明顯提升,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觀。
市民要文明垂釣
城河魚兒增多,冬釣成為市區又一景觀,不過,市漁政站站長高亞明提醒釣魚愛好者文明垂釣,捕大留小,遇到“清道夫”,要及時放生。
草魚是以雜草為食,草魚每生長500克,要食用30公斤水草;鰱魚以水中的藍藻等浮遊植物為食,每生長500克,就要吃掉5斤藻類,它們被稱為“清道夫”。高亞明說,為了優化城河水體生態環境,利於可持續發展,釣魚愛好者釣到這類魚,最好將其放生。
前天,50多歲的張先生在城河釣了七八條不到一兩的鯽魚,收竿時,他將鯽魚全部倒入河裏。張先生說,太小的是長孫魚,大家不能竭澤而漁。現在市區有這樣好的垂釣環境,大家要倍加珍惜,捕大留小,保護漁業資源。
高亞明說,釣魚愛好者在垂釣結束後,要及時撿拾廢棄的魚餌塑料袋,打掃好“戰場,出處:中國江蘇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