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城區河道垂釣熱,該誰管?
 

  二道河畔
  剛到柳湖路,記者就看到部分自行車和電瓶車停在路牙上,經打聽才知,這些車輛是釣魚者的。
  記者粗略數了數,一百米長的河岸邊,分布著20多個垂釣者。他們大都三三兩兩,斷斷續續連成一排,垂釣者多為中老年男士。
  一位行人向記者反映:“停車、釣魚都還好,最怕的是,一旦釣上魚來,有人不顧其身後車輛,往後甩鉤,這很容易甩到路過的行人。我每次經過這裏時都得很小心。”
  “師傅,你怎麼在這釣啊?”記者詢問一位靠著護河墻的男子。
  “今天來遲了,下面好地兒都被占了。”
  “怎麼不去別的地方呢?”
  “呵呵,你是不知道,我在很多地方都釣過,就這兒最好了,水清、魚多、環境好。”
  其他垂釣者聽後紛紛贊成:靠著瘦西湖,最適合釣魚。
  釣到魚後
  有人就在路邊賣了
  為進一步了解情況,記者佯裝對釣魚很感興趣,與這些垂釣者攀談起來。
  一位坐在折疊凳上垂釣的李師傅說:“我們平時沒什麼別的愛好,就喜歡釣釣魚。這裏的魚多且大,種類也多,像鯽魚、鯿魚、龍魚等,運氣好的話,有時還能釣到青魚、昂刺魚。只要不下大暴雨,我們幾乎每天都來,要是釣得多就拿去送人;他們還有職業的,釣上來就在路邊賣掉。”李師傅介紹。
  要說對這些垂釣者最熟悉的人,應是市交巡警支隊二大隊二中隊的協管員吳曉順,他是負責該路段交通安全的,“天天與他們打交道,但我只負責管理那些占道經營的人,釣魚、賣魚的行為管不著,頂多讓他們退到人行道上去。像那些經常來釣魚的人,早上釣的魚直接就在橋上賣了。”
  “你看,那兒已在賣了!”記者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見一位垂釣者正在叫賣他剛釣到的成果。
  “來買啊,15元錢兩條,新鮮的刀鯿。”不少路過的市民走向前來,邊
  打量著在漁網中活蹦亂跳的魚,邊詢問著價格。不到兩分鐘,雙方便做成一筆交易了12元錢兩條。只見垂釣者接過錢又返回河邊繼續釣魚。
  存在隱患
  往後甩鉤
  常會打到後邊車輛
  吳曉順介紹,這些人幾乎每天早上6時就來釣魚了,“二道河的水比較幹凈,緊靠著瘦西湖,幾天就會換一次水,而且魚也多,都是從前面遊下來的。本來嘛,釣魚是件雅事,但有些釣魚者不太文明,常將隨身攜帶的吃喝物品的垃圾丟到河裏。雖然每天有專人負責清掃河面垃圾,但沒多久河面上又會飄著垃圾。”
  更讓吳曉順擔憂的是,他經常看到站在路邊釣魚的市民,一旦有魚上鉤,完全不顧身後的車輛,大力往後甩鉤,經常會打到過往的車輛。“曾經出過事的,幸虧沒什麼大問題,但總歸影響交通安全,對城市形象也不好。”
  記者追問
  這兒的垂釣
  究竟該歸誰管?
  這些隨意垂釣的行為,該歸誰管?
  記者來到瘦西湖管委會,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只負責瘦西湖景區內的管理,二道河不在他們管轄範圍內。經建議,記者聯系上了涵閘河道管理處,可對方表示,“不歸我們管,那兒已交給瘦西湖了。”
  幾經輾轉,記者打聽得知,二道河屬於瘦西湖水上經營中心管理。水上經營中心一位負責人王女士答復記者:“是歸我們管,可我們雖有義務,卻沒有執法權,我們無法管理,只能通過協商溝通。所以,只要他們不影響我們遊船的正常行駛,我們也不好禁止或處罰。”
  見習記者 夏超群 車林
  【話題討論】
  類似垂釣,該不該管?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古人垂釣本是陶冶情操的雅事,可如今,不僅公共財產成了部分市民的個人收入,還給交通帶來了安全隱患。對於這種現象,網友基本分為“兩派”:
  部分贊成嚴加管理:我們的公共財產被個人侵占,還影響市民的交通安全,應進行嚴格管理。
  部分不贊成“嚴懲”:釣魚是件雅事,沒必要禁止,只是如何進行有效管理,既能保證市民享受生活樂趣,又能保證交通安全、城市形象。為何不建立專門的釣魚場所?因為城市有很多老年人退休在家,如果釣魚能保證他們的幸福感提高,為什麼不呢?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