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長江段驚現 「怪魚」, 專家鑒定是清道夫 圖
 

  9月20日早晨,在九江煉油廠水域收蝦籠的漁民趙先生,突然發現蝦籠裏有一條“怪魚” 全身灰黑色、有黑白相間的花紋,體表粗糙有盾鱗,頭部扁平,背鰭高聳,尾部側扁,吻圓鈍,口下位,有豐富的吸盤,須1對,胸腹棘刺能在陸地上支撐身體和爬行。從腹面看,很像一個小琵琶,體上布滿黑色斑點。漁民趙先生立刻向九江市漁政執法支隊舉報,漁政執法人員協同專家趕往現場,將“怪魚”帶回九江市漁業局,經過專家辨別該魚叫清道夫魚,屬鮎魚科,又叫吸盤魚、垃圾魚、琵琶魚,幾乎只要有水就能存活。它們經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是水族箱裏最好的清道夫。清道夫魚成年後食量巨大,除吃青苔等藻類之外,還經常以其他魚類的魚卵為食,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魚卵,也能大量吞食魚苗。而且,由於該魚原產於南美洲各地的河流中,是外來物種,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天敵,在江河中很容易大量繁殖,會威脅本地魚類的生存,破壞生態鏈。此次發現的這條魚有可能是人為放生導致的,如果大量繁殖的話,會破壞許多魚卵,導致本地魚類的繁殖過慢。

  因此,九江市漁業局專家敬告市民和養殖觀賞魚的愛好者,切勿將外來物種隨意在本地水域放生,根據《江西省漁業條例》第四章第二六條之規定,進行人工增殖放流時,禁止投放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種。用於人工增殖放流的親體、苗種等水生生物應當是本地種,應當由有資質的生產單位提供。

  如果有市民不想養殖或想放生外來物種時,請及時聯系九江市漁業局,我們將指導或進行妥善處理,為了保護我們的母親河以及鄱陽湖的生態資源不受破壞,讓我們攜手珍惜愛護自己的家園。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