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老人發現超級巨鱉 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黿
通過消防官兵拍攝的圖片,重慶晚報記者並沒有發現巨鱉身上有任何明顯的標記。而此前重慶晚報報道放生的巨鱉,好心人在裙邊上打孔留下了一個標記。
2009年2月,兩位熱心市民在渝北區花卉園門口遇到一男子叫賣23公斤重的罕見野生巨鱉,花2000元買下欲放生,引來市民圍觀熱議:標記刻字會劃傷巨鱉,不標記擔心二次誤捕難以繼續高壽。
幾番權衡後,兩位熱心人在重慶晚報記者和眾多市民的見證下,在鱉的裙邊上打了個孔,然後放生嘉陵江。
此後,西南大學教授姚維誌教授根據照片發現,這只巨鱉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黿。他說,雖然嘉陵江環境與黿生長環境類似,但重慶此前從來沒有發現過黿,擔心其無法存活。
這是一只山鱉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查找到這只黿的影像資料。姚教授表示,對比昨日發現的巨鱉,初步判斷並非3年前放生的。昨日發現這只巨鱉應該是山瑞鱉,也稱山鱉,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據介紹,山鱉與黿都有較厚裙邊。不同在於,山鱉頸子較長,黿較短;山鱉兩側有較明顯疣粒,黿則有凸起;山鱉吻較尖,黿吻較鈍。黿形體比山鱉更大,是體型最大的一種淡水鱉。
黿 是淡水龜鱉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外形和中華鱉很相似,但裙邊寬厚尾巴短小,頭部較鈍,鼻孔小,身體扁平,呈圓形,背甲不凸起,呈板圓形。一般棲息於江河、湖泊中,善鉆泥沙。分布在雲南、江蘇、福建、廣東等地,一級保護動物。
山鱉 形態與鱉相似,主要區別是頸基部兩側及背甲前緣有粗大疣粒。頭背皮膚光滑,頭前部瘦削,吻突出,形成吻突等特點,背盤呈橢圓形,背、腹甲骨板不發達,表面覆以柔軟的革質皮膚,周邊有較厚的裙邊。頭部前端突出,形成吻突,前端有鼻孔,眼小而瞳孔圓。頸長。肢扁平。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陜西、香港等地,二級保護動物。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