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釣友有多愛釣魚,看看他們的參賽熱情就知道啦!1月13日廣東省“賀歲杯”香港名人堂垂釣大賽在番禺亞運城垂釣基地舉行,來自廣州、深圳、佛山、揭陽甚至港澳的224位競技釣魚高手前來參賽。比賽早上7點鐘開始抽簽,因此很多選手甚至是早上四五點就起床,6點多就趕到現場。而不少外地的選手更是提前兩三天就來到廣州熟悉場地,準備比賽所需的餌料。

這次比賽大師如雲,有廣東競技釣壇中生代代表性人物孫慎、姜耀堅、呂家佑,還有臺灣池釣天王劉威聰等。各位大師技術嫻熟,手法一流,用釣魚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

和普通釣友大多數玩釣魚以休閑為主,競技釣的最大特點就是競技性很強。周日的廣東省賀歲杯的競賽項目分為一場綜合魚、一場鯽魚+鯉魚福,兩個塘4場比賽,運動員抽簽決定每場比賽的賽區位置,最後以4場成績之和計算排名。

“我們每年在全國舉辦12站比賽,今年廣州是第一站,因為在這個時節,也只有廣州還能有這麼好的垂釣條件。”談起本次比賽,主辦方負責人的梁武兵特別提到廣州得天獨厚的垂釣環境,“廣東釣手的基本功是最紮實的,因為他們全年能釣魚,因此訓練比賽的時間也是最長的。”而在梁武兵看來,廣東釣友的專註更值得他稱道,“他們勁頭特別足,很多人寧願早上3點起床去釣魚,也不願意早起去喝個早茶;寧願花300元買個好釣具,也不願花這個價錢吃只龍蝦。因此,廣東釣魚圈裏是臥虎藏龍。”

目前,在廣東就有20多名國家級釣魚大師,而13日的這場競技賽則吸引了不少高手前來角逐冠軍。高手過招,除了實力的比拼,更要在細節上下工夫。由於當天的比賽分為4場,針對不同的魚種,餌料的配製自然要有所改變,而且一天的比賽下來,餌料的味道和性質都會發生變化,香氣與適口度也變差,所以每一場都要重新配置餌料。因此餌料成為大家首先比拼的“法寶”,賽前就看到不少釣友在忙乎著配置餌料,甚至有人拿出量杯這樣的專業用具來量用料,細致的程度絲毫不亞於做科學實驗。

臺灣“池釣天王”劉威聰就根據亞運城釣魚基地的魚喜歡吃米飯的特點,特意以米飯做餌料的基料,並加了一些自己用草藥熬製的獨家香料,果然成績不俗。“冬季水溫低,魚兒毫無食欲,要讓它開口,魚餌一定要有誘惑力,要香。”62歲的劉威聰曾在1995~2001年7次蟬聯全臺灣釣魚比賽冠軍;2008年,他獲得了全國釣魚錦標賽(深圳站)個人總成績和單項冠軍。2011年,他被中國釣魚協會評為三級垂釣大師。

如今,劉威聰常年居住在廣州,並以自己的競技經驗在廣東指導釣手釣魚。昨天的第一場比賽劉威被分在綜合塘,當天綜合塘的魚情不算很理想,而劉威聰卻依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綜合塘的魚不願意開口了,釣魚自然有些難度,因此各路大師在比賽中就費盡心思調配密製餌料。來自深圳的國家二級競釣大師姜耀堅首場比賽位置不佳,因此中場休息時,他趕緊拿出一些早就準備好的海草調製到早就準備好的米糊中;而在他的釣魚工具箱裏記者看到有20多種香精,可見即便是高手,也是不打無準備之戰的。

廣州釣友鐘潤杭的餌料以“霸王鯽”為主,又加了其他香料,一共由4種組成。只見他從開竿到上魚的整個過程快速閃電,幾乎他拋桿下去後漂剛在水中立穩,他就已經拉桿,而且頻頻上魚,無論是鯽魚還是鯉魚在他手裏都乖乖聽話,一點也沒拖泥帶水,一尾尾的入護。連一旁的信息時報攝影記者都驚嘆,“動作太快了,我都來不及拍啦。”

國家級三級“競釣大師呂家佑前天也來參賽,已經有12年釣齡的他現在每星期都要參加各種競技比賽。提起呂家佑大師,在廣東釣魚圈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全國也小有名氣。而釣魚也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手背、臉頰都曬得很黑。談到釣魚,呂家佑就表示最吸引他的就是好玩,“釣魚要靠長期的積累,逐漸形成習慣,針對什麼樣的魚要用什麼樣的餌料,這其中就變化無窮,因此釣也就是和魚鬥智鬥勇的過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