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墜釣組的選擇與應用--釣線

與一線到底或下接較細腦線的傳統釣組不同,懸墜釣組的釣線分為母線(或稱主線)和子線兩部分,母線是指鉛墜以上的釣線,又因其存在著入水與不入水部分的區別,有水線與風線之分;子線所指是鉛墜以下直接綁紮釣鉤的那部分釣線,它是並列的兩要,一短一長使釣鉤呈現一高一低的組合形式。它在水中的狀態也與傳統釣組不同,可以隨釣法的變化,或並列懸垂水中,或前後跨腿支開,或一直一曲,或兩子線並曲。

從外表和有關數據比較,母線要硬一些,線徑也相對粗一點。這是因為表面經過了鍍膜處理,目的是增強切水性和耐磨性。何謂切水性?就是釣線從縱向切入水體的性能,對釣組來說主要是入水快、抗水流、不易造成彎曲等。子線因釣法不同可以有兩種要求,一是拉餌釣浮、釣半水要求它直,不防稍硬一點;釣底,鉤在水中的行程長,兩鉤觸底前要有一定擺幅生成釣餌的動態效果,沈底後又因魚情不同產生標尖的遲鈍和靈敏反應,或曲或直關系甚大,則柔軟而有強度是很重要的。

釣線還有延伸率。在一定負荷下,尼龍絲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展延效果,如果母線的延伸率高了,釣大魚越釣越長,則兩子線在水底的彎曲隨之增加,魚訊反應延誤了,標尖由釣靈敏變成釣遲鈍就更誤事了。所以,選擇母線要選低延伸率的。相反,子線延伸率較大就不是壞事。子線的線徑比較細,又短,當魚的掙紮力傳到母線和釣竿後,子線的延伸性就成為韌性,缺點變成優點。許多人用極細子線的線組釣上大魚,歸功於釣線強度,其實是誤解了釣線性能,把韌的特點當成強度了。延伸率有一個致命傷,就是展延後的釣線容易卷曲,在超負荷發揮一次後續釣一條小的魚,子線就斷了。

釣線都有吸水性。有時候釣著釣著,浮標從3目變成了2目半,這沈下的半目就是釣組吸水造成的,當然也包括釣線吸水在內。但釣線吸水並不都是壞事,尼龍釣因分子結構不同,在吸水率上有很大差異。當我們拋出釣線,有的會久久浮在水面上,不壓下竿尖,釣線不能下沈;有的釣線只要拋鉤後稍稍往後一帶,就自然下沈了,所以對釣線吸水要一分為二,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性。

有些釣線有記憶性;彎曲後即使拉直了也會留下痕跡;,有些超柔軟的子線還會形成螺旋狀,掛餌後垂直,失去餌重即恢復卷曲。抗彎和抗卷曲是釣線的重要性能之一。一般來說,硬的釣線不容易卷曲,柔軟和有延伸性的釣線都難免卷曲和生成記憶效果,應根據釣線特性區分子、母線。在競技釣魚中,已普遍認同釣線趨細,但在選擇釣線時不要被包裝盒上的規格說明所迷惑,以0.4號釣線為例,有的標明線徑0.105MM,用遊標卡尺一量就不對了;同樣的0.4號釣線,品牌不同,線徑誤差懸殊達0.007MM。

與母線相比,子線在釣組中的重要性更加讓人關註。子線越細抗彎性越差,越軟越容易彎曲,還會絞在一起成麻花狀。有的子線韌性不錯,但刮魚脫鉤就不行了,一刮就打彎。選擇子線要綜合考慮釣法、上魚速度和氣溫等因素,若是直接飛魚上岸,可以用軟而有韌勁的;上魚速度達到一小時50尾,不妨選擇硬一點的;冬天和釣滑口魚應該是越細越軟越好。許多人以細和軟作為選擇子線的標準,不能說錯,但卻忽視了釣組的運動狀態和魚情。線軟擺幅差,當墜先於兩餌下行到浮標垂直位置時,受浮標浮力的牽製,鉛墜下行速度減緩而兩餌沈速不減,會造成子線落在鉛墜上,導致釣目失準。若子線較硬,則受阻於鉛墜時會一滑而過。魚類在水中生活,有突襲動態餌的天性,讓兩餌在觸底前呈現動態可以爭取更多的咬鉤機會。子線太軟,從理論上說可以隨鉛墜的擺動而有一定擺幅,但釣組作釣靈敏時,下鉤觸底會受水底磨擦力的影響而失去擺幅。子線硬一點,雖然同樣受阻於水底磨擦力,但超出上鉤長度的那段子線不會立即下垂水底,在上鉤擺幅的帶動下仍會隨墜的擺動慣性繼續運動。從釣底時魚吸鉤的情況來看,軟子線中上鉤的概率大大高於下鉤;硬子線則上下兩鉤都中魚,下鉤中魚的比例較軟子線要高得多。釣浮、釣半水,子線硬一點擺幅更大,若是拉餌釣浮,子線軟硬就更要重視。

子線長度在懸墜釣法剛剛傳入的時候,通稱“長腦線”,從20余厘米到30厘米,感覺是長比短優,理由是長了擺幅大。但競技釣魚的實踐否定了這一點,長是有限度的,並非是越長越好。確定子線長度的通則是:魚從小到大,子線由短到長。魚小,子線可以短一點,10-12厘米左右就可以了。魚大,子線適當長些,從20-30厘米,應視魚的食相而定。子線的長短還與它的軟硬有關。子線太軟,大魚沖過來,其產生的水流水壓變化就會引起線晃動,浮標出現細微信號,判斷是小魚,錯了;是大魚,有信號並不代表餌已入口。一段時間內魚咬鉤很快,鉤下去就有魚咬,在高密度魚情中搶速度,子線不妨短些,短了可以避免一些模棱兩可的信號,兩餌迅速到位有益於獲得魚訊規律。另外,揚竿後抓線脫魚是短子線優於長子線,短,抓得準,脫鉤快;反之,抓不準,魚帶著子線蹦跳,突然脫鉤了,還會造成子線纏繞。釣大魚或釣咬鉤頻率不高的魚,子線宜長,以動態和擺幅產生爭餌效應,是釣技的需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