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路亞」第一人段勇:享受與魚兒博弈的樂趣
在遂寧,有一群“路亞玩家”,他們喜歡在清晨或傍晚出發,帶上心愛的全套漁具外出垂釣,通過人工製作的“假魚”(路亞),借助釣手操控魚竿給予“假魚”不同的牽引與拖曳力道,使其在水中呈現種種類似逃竄、掙紮、痙攣等狀態,進而吸引水裏的真魚發動攻擊。這就是在歐洲十分流行的“路亞”釣魚法,已被越來越多的國人熱愛。35歲的段勇算得上是遂寧接觸“路亞”運動的資深人士,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遂寧人也認識並愛上了“路亞”。
主動找魚
體驗與魚兒博弈的樂趣
10多年前,段勇在成都接觸到了“路亞”。“看到人家用‘路亞’釣魚,我當時就被這種奇特的釣魚運動所吸引,並深深愛上了這新奇的玩法。”段勇說,“路亞”原為Lure的譯音,本意為誘惑與引誘。路亞釣法,即是仿生餌釣法,也叫做擬餌釣法,是模仿弱小生物引發大魚攻擊的一種方法。用“路亞”釣魚特別講究技巧,需要竿、餌、輪的綜合操作,在整個過程中,釣者是在做全身運動與水中的魚兒展開一次次較勁與挑戰。與傳統垂釣相比,“路亞”釣法環保無汙染,無需打窩落貳,且易於攜帶。
2007年回到遂寧後,段勇常帶著魚竿和造型各異的“路亞”去濱江路釣魚,每一次都會引來眾多路人圍觀。“用一條‘假魚’就可以釣到魚,簡直有點不可思議……”很多人不了解“路亞”釣法,將“路亞”稱作“假魚”。有一次,一位愛垂釣的老者撿到了一個“路亞”,可老人用“路亞”在河邊守了一天都沒釣上一條魚。後來,在其他“路亞玩家”的指點下,老人才明白了“路亞”釣魚的奧妙。
“‘路亞’釣沒有魚漂和釣墜的概念,不是傳統的等魚上鉤,而是主動找魚,賦予魚餌生命力。”記者看到,段勇將“小魚兒”掛在竿上,甩出去,再轉動魚線,只見“小魚兒”在水面上快速遊動著……反復幾次後,一條大魚猛地一口咬住了“小魚兒”,段勇快速地收緊魚線,一條2斤多重的鱸魚就被釣上了岸。記者拍完照後,段勇又將剛收獲的鱸魚放回了水中,他說:“玩‘路亞’重在體驗一種與魚兒博弈的樂趣,如果不是特別的必要,釣獲後應該盡快將魚兒放流,維護水體生態環境。”
成立俱樂部
遂寧“路亞”玩家有了家
隨著段勇在遂寧頻繁的“路亞”活動,越來越多的圍觀者或垂釣者都愛上了“路亞”並加入其中。為了方便“路亞玩家”交流經驗和開展活動,2009年開始,段勇有了成立路亞俱樂部的想法。2013年4月20日,遂寧首個路亞俱樂部在龍鳳古鎮成立,我市“路亞玩家”也有了自己的家。在這20畝寬的水域裏,放養著美國加州鱸魚、翹嘴、中國黑魚等魚類,新奇的垂釣方法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體驗。
“段勇是遂寧路亞第一人。”俱樂部成員告訴記者,他們都是在段勇的帶動下了解並喜歡上“路亞”的。目前,俱樂部裏的資深玩家已有20至30人,有100多名“路亞”愛好者,他們喜歡休閑時聚在一起比賽。
在這種環境下,有的俱樂部成員已不再滿足於只是釣魚,而是走上個性化路線。43歲的冉建自從2008年迷上“路亞”後,就一發不可收拾。“那個時候不好買假魚(做魚餌的‘路亞’),我就自己動手做。”冉建說,從製圖到削木,再到刻畫、內部配重、噴漆,製作一條“路亞”魚餌差不多要花4天時間。記者看到,冉建的“路亞”各式各樣,有仿製的,也有原創的,各個栩栩如生,足以以假亂真。
“我有時候睡覺都在想如何找到目標魚、怎麽吸引它、它咬到‘路亞’後會怎麽樣,醒來後就去魚塘驗證自己的想法。這其實就是一個從假設到證實的過程,玩‘路亞’帶來的挑戰性和新鮮感讓我感覺很刺激,不得不對它瘋狂。”段勇告訴記者,目前,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在遂寧推廣“路亞”運動,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這項運動。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