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找底需要驗證 北京/ 程寧 和廣大釣魚人普及談漂 5
許多釣友在找底時經常遇到一個困惑:找底時浮標露出水面3目,掛上餌怎麽就變成4目了? 其實這個總是並不復雜,要看你是掛什麽東西找的底,它的體積、重量同你使用的釣餌有多大區別。如果是自然環境中長期穩定的靜流區域和積淤較厚的養殖池塘,水底一般都有厚度不等的粥醬狀“虛底”。
用比較重的鉛皮裹在鉤上找底,鉤很容易穿過虛底落在較硬的“實底”上,當你換上釣餌時因餌的重量比鉛皮輕了許多,鉤沈底不是落在虛底的表面就是埋在淺表,浮標露出水面的目數自然就增加了。我曾用與釣餌體積相仿的橡皮塊找底,但必須強調的是橡皮塊的大小和重量應該與釣餌的體積接近,一旦橡皮塊的重量超過釣餌達到一定程度時也會出現以上現象。
於是,不難想象,用既硬又重的釣餌在虛底較厚的水底釣魚,餌會穿過虛底落在實底上,魚看不見、吃不著餌,還怎麽釣? 我喜歡用小橡皮塊找底,
理由有二:一是不會脫落,底找得準;二是可以根據視標的粗細,釣餌的輕重,虛底的軟硬選用重量不同的橡皮塊,十分隨意。橡皮塊取材方便,取學生擦字的橡皮用刀片切成大小不等的立方體就行(這種四方塊同常規釣餌外形多橄欖形和球狀的差別是多了棱和角,魚對它不習慣,輕易不會吃它,找底比較順利)。橡皮塊的大小和重量選擇應以浮標2-3目浮力需要的重量為宜,或者稍大於釣餌重量,在標尖能超過掛餌刻度1或2目即可,過重或過輕都不好。 如果是釣靈,可把橡皮塊掛在下鉤上找底;想釣鈍,就掛上鉤。
為了確保能找準底又不過了底,可以采用“反向驗證法”來檢驗。 比如,調5目釣5目。上鉤掛橡皮塊雙鉤到底,得到標尖露出水面5目,然後把浮標往下移1目,看是否變成4目,要是沒變,說明已找過了底。調整的方法是,接著將浮標往下移,直到變成4目,然後把浮標上移1目,使它回到5目位置就行了。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保證到底又不會測過頭。
換上釣餌後,如果釣餌的重量比測底用的橡皮塊輕,浮標會上升一點,可再將浮標下移到5目,也可暫時不動浮標,就這樣先釣著,看浮標動作和中魚效果再調整也不遲。對於是不是找到了底,有些人總覺得不踏實、心裏沒底。
對此,我的看法是,寧可再花些時間,一定要把底找實了,千萬別湊合。特別是釣鯽魚,註意不讓餌穿過虛底非常重要,因為鯽魚不是鯉魚,沒有掘泥覓食的本領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