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標使用上有兩種具有代表性的傾向,我將之稱為“浮標無用論”和“浮標至上論”。 持第一種觀點的大多是休閑釣魚者。他們重視釣餌,需要的是上魚時的歡樂,甚至有用筷子當浮標照樣釣魚的自豪。所以,他們寧可隔三差五給魚塘老板送30、50的票子,也不肯花錢買支好點兒的浮標。一年下來,那打了水漂的錢摞起來不知能買多少支上好的浮標。

他們光看到筷頭子浮標一樣管用,卻不知道浮標的性能差異錯失了多少歡愉,掏錢買樂而不知樂被浮標偷了,一旦被水平高一點的釣友左右夾擊,一樣的餌別人劈嚦啪啦忙得不可開交,他那裏獨釣“寒江”,從此春風不渡,只能守著僵硬的筷頭子安歇了。 “浮標至上論”者一般都是接受懸墜釣法科學性和涉足競技釣魚不久的釣友。他們遇到不上魚的情況就懷疑浮標不好用,不是不停的更換浮標,就是來回調整浮標,是很少從釣餌方面去查原因的。平時舍得投資,各式浮標買了不少,卻忽略了釣餌,經常把餌的“功勞”錯記到浮標的帳上。長此以往,錯上加錯,簡直是給自己設了個迷魂陣。 這兩種觀點都是因為對釣魚缺乏全面了解才產生的,應盡早跳出怪圈,比較好的辦法是把兩種觀點綜合起來,必然另有一番感受。

釣魚是一個由多個環節組成的綜合技術鏈,其中釣餌最為重要,但浮標的舉足輕重是失之毫厘、差之千裏,細微變化、關系大局的。在這條反應鏈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造成1+1+1+0=0的結局。所以,重視每一個細小環節,並在上魚情況欠佳時正確判斷出錯環節是釣魚的又一基本功。 浮標至上的觀點雖說偏激,但用對了浮標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比如,粗身軟尖子浮標在水線同長前提下,餌鉤從第1下擺到第2下擺之間的間隔時間較長,適合釣浮標翻身,也就是在浮標站直的瞬間會出現一個極輕的下頓語言。

善於控層的釣手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通過快節奏拋鉤在較長時間裏把魚誘控在某一水層,實施釣定層戰術。另一種粗短身硬長尖子的浮標因為站立快,適合捕捉中上層魚訊,在釣生口半浮魚時會有上佳表現。還有一種短身短尖子浮標是釣“水皮兒”(接近水面的浮魚)的。它站立得最快,在餌下沈半徑極小的情況下也能捕捉住魚訊。 細身細硬長尖子的浮標以去殼孔雀翎的最好,下沈緩慢而穩定,適合誘釣中下層魚。它的“身材”特征是哪兒都細,線組中任何輕微的重量變化都能感應到,並能及時作出相應的反應尤其是餌的下沈途中有魚截食,能表達出其它浮標不易清晰反應的信號。

使用這種浮標釣中下層魚,可以把浮標調成平水,當浮標下沈過程中遇魚吃餌,拉住了下沈中的鉛墜,會使浮標出現短暫的停頓。這種浮標語言雖然不好掌握,但一旦讀懂了會是另一種美的享受。

細身軟短尖子浮標用於對付底層滑口快魚,表現突出。浮標站立後,餌沈底很快,能避免下降過程中釣餌的過度霧化,對阻止滑魚上浮亂窩有積極意義。

另外,相對於硬尖子,軟尖子的浮力要大一些,這就提高了浮標的抗幹擾能力,有梳理虛假動作,減少假信號的優點。不過,這種軟尖子浮標大多是釣手根據自己的習慣自行改造的。它的視標只有4-5目。

急收肩細身細尖子浮標被釣手形容為“端肩”,因為一般浮標多“溜肩”、“塌肩”。正因為端肩,使它有下沈快而回升慢的特征。利用這一特征,用它來對付警覺性強,在吸餌時能感覺浮標向外拉的反作用力而順勢吐餌的魚是最好不過的。 細身硬細尖子的小號浮標浮力很小,在釣小滑魚時可以釣得很鈍,甚至能釣到鉛墜臥底,從而減少了浮標的假動作,又不會因為釣得鈍而體現不出反應。

以上是我個人在很狹窄的實踐空間中摸索出來的經驗,對他人是否適用,還得看具體情況。因地域不同,魚情有別,在其他人可能會有不同的體會,甚至觀點相左,也是非常正常的。我認為這並不奇怪,因為浮標是死的,人是活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